在忽魯謨斯海峽北岸是正在內斗的帖木兒國,還有最重要的港口有忽魯謨斯港。
相比較北岸,海峽南岸是的阿曼則是一個由部落的松散勢力,不在鄭和的考慮范圍內。
先拿下忽魯謨斯港和海上的島嶼,然后控制忽魯謨斯海峽,這便是他和陳瑄想做的事情。
“鐺鐺鐺”
在時間推移下,隨著未時13點到來,忽魯謨斯港上響起了鐘聲。
隔著十余里,他們得到了海上商人的消息,并見到了海平面出現的大明艦隊。
忽魯謨斯派出了己方的外交船只,艦隊前軍的千戶官也側頭看向了自家指揮使“指揮使,要讓他們過來嗎”
“過來”陳佐輕哼一聲“給老子開炮”
“是”聽到進攻軍令,休息了三個多月的明軍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上次明軍滅亡錫蘭國后,鄭和便派遣三艘戰船和六艘馬船押運錫蘭國的王公大臣們前往南京,并留下西洋衛和六百余名官吏治理錫蘭國,等待鄭和他們返航。
興許是明軍滅亡錫蘭國的消息傳開,至此他們一路向北都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阿難功德國很爽快的在古里劃出了一片區域給明軍建設官場,巴赫尼曼、剌泥、喀赤、新得等國也紛紛滿足明軍補給條件。
一直行駛到隸屬帖木兒帝國的木克郎時,鄭和便放開了手腳,讓明軍對帖木兒國的沿海城池展開炮擊,并在木克朗留下了國書。
國書的內容主要是帖木兒國兩次扣留明朝使臣團隊,并殺害使團不少隨從人員的事情。
末了,鄭和在國書上寫道“我會率領天朝軍隊前往忽魯謨斯,在那里以血還血”
正因這份國書,此刻正在北部與馬麻黑交戰的哈里勒不得不臨時征集了許多商船來充當戰船,同時分心對付明軍,同時派軍隊前往忽魯謨斯等待,派使臣準備與明軍交涉。
然而,得到了朱高煦會意的鄭和還不知道這些,他只知道明軍的進攻即將展開
“嗚嗚嗚”
未時四刻,伴隨著下西洋艦隊三百余艘戰船和馬船展開,他們開始了他們的行動。
一萬八千余名水軍操作著戰船將忽魯謨斯港包圍,并無視了對面無數商船請求議和的旗語,毅然決然的點燃了火炮的引線。
“轟轟轟”
宛若悶雷作響,一時間所有帖木兒商船的船主都臉色大變。
不等他們反應過來,數以千計的石質炮彈砸向了上百艘帖木兒武裝商船。
“額啊”
“躲避炮擊”
“射石炮”
“最少兩千門”
“轟轟轟”
一時間,甲板上亂作一團,數以千計的炮彈打來,由于威力巨大,往往能直接打穿一層甲板。
這些不過五六百料的帖木兒帝國商船在開戰的一瞬間便被擊垮,并且隨著明軍艦隊的不斷逼近,傷亡越來越大。
“這到底有多少門火炮”
忽魯謨斯港口上,躲在港口遮蔽物背后的大臣烏爾薩臉色慘白,他正在直觀帖木兒帝國臨時艦隊的覆滅。
面對明軍的艦隊,這支由一百艘武裝商船組成的艦隊,宛若剛出生的嬰兒般脆弱。
明軍的艦隊熟練的在海上交替炮擊,一支艦隊炮擊結束,身后的艦隊行駛向前,露出自己的側翼開始炮擊,重復不斷。
每一輪炮聲響起,都代表數以千計的石彈飛射而來,都代表數艘武裝商船的被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