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劉全他們到來,石堡的門被打開,穿著鴛鴦戰襖的隊伍走出石堡,安靜等待著劉全他們抵達。
在石堡一旁,一條兩丈寬的小河緩緩向南流動,遠方依稀還能看到山脈,距離似乎不算太遠。
劉全這行人,名義上的移民只有八十二人,但對隊伍中還有七十一名戰俘奴隸。
這些奴隸只要為移民勞作三年,便能獲得“白籍”,而所謂白籍便是擁有合法身份的土人。
他們可以在鄉鎮和漢人一起開荒耕種,也可以進入呂宋城打工謀生,但大多數還是在三年的開荒生活后選擇前往其它村子開荒耕種自己的田地。
“東河屯小旗官王堯。”
“東河屯里長劉全。”
來到石堡前,王堯與劉全互報家門,隨后簡單溝通了一下移民安家的問題。
在他們交流時,陸愈等人也抬頭看著這高兩丈,東西寬十余步的混凝土石堡。
就這個石堡的體量來說,生活百來人絕不是什么問題,不過移民顯然不可能有入住其中的資格。
不多時,待劉全和王堯交流結束,劉全也開始指揮眾人在石堡南邊,距離石堡不足二十步的地方開始分家。
雖然是開荒,但對于分家這種事情,卻也不是隨意選地址就可以分下去的,因為東河屯不遠處的山中有土人,因此他們的房屋都不能單獨建設,必須緊鄰其它鄰居。
“每家占地一畝,來幾個男人跟著我用皮尺丈量,撒石灰粉。”
“其他的人,跟隨王小旗卸貨,留人看守后,帶著牛車與奴隸去東北邊的山邊砍伐樹木,拾取柴火,所有樹木和柴火統一分配。”
“女人和孩子留下來,在撒過石灰粉的地方用鋤頭挖掘土壑”
劉全看上去很有經驗,很快便規劃了這支一百多人的隊伍,并將陸愈選來拉皮尺。
當他丈量出土地,拉好了皮尺后,劉全便會親自動手撒石灰,而跟在他身后的婦女們便會按照劉全的要求,挖掘出兩尺深的土壑。
摻雜著草木灰的泥土都堆在了旁邊,從午后到黃昏,隨著八十七家的地址被規劃并挖掘出土壑,劉全開始給眾人分配各自的門戶。
陸愈一家比較幸運,分配到了緊鄰石堡的一處土地。
“好了,明日開始,你們各家婦孺掘出各家的地基,男人每日上午跟著我去河邊拉河石,下午去樹林砍伐木料。”
“今夜就這樣,你們各自把帳篷搭在自家門戶上。”
劉全說罷,便用當地土人的語言,指揮著那些土人去自己的地址上居住。
日后的這群土人,大多是要生活在一個院子里,并且都得接受統一管理。
一旦有土人做出違背開荒律的事情,其它土人若是檢舉還有一條活路,若是包庇便要遭到鎮壓了。
雖然石堡內明軍只有十二人,但他們穿戴甲胄后想要擊敗這七十多名土人簡直易如反掌,更別說官道上每個十里還有驛站,而驛站還駐扎有隨時支援四方的百戶兵力了。
搭好帳篷,將牛車上的糧食和農具、食鹽轉移到帳篷內后,陸愈便與自家弟弟妹妹們開始了休息,至于耕牛則是被王堯他們帶到了石堡內圈養,只有等陸愈他們的屋舍修建好才會放出給他們。
“大哥,你說我們三年能開出多少畝耕地啊。”
躺在帳篷內,一名十二三的少年郎詢問陸愈,陸愈也不太清楚,但還是根據他此前在養濟院聽說的情況說道
“我們家就我和你,還有王垚他們三個有點力氣開荒,不過我們有耕牛,想來三年時間還是能開墾出二十畝耕地吧。”
“夠吃嗎”少年郎面露憂慮,陸愈也吃不準
“如果這地方和劉里長說的一樣,每畝地頭年就能產出八斗糧,來年一石,三年一石半的話,那應該夠我們吃了。”
說這話時,陸愈看了看自己的十個弟弟妹妹,毫無疑問他們之中大半都是負擔,但既然是一個養濟院走出來的,他自然不會拋下他們。
想到這里,陸愈攥緊了拳頭“來都來了,加油干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