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府設置琉球衛,大古剌設置大古剌衛,在錫蘭設置錫蘭衛。”
“在忽魯謨斯設置波斯衛,在木骨都束、榜噶喇、昆侖角則是設置木骨都束千戶所,榜噶喇千戶所、以及昆侖角千戶所。”
“剩下再在東洲的東部海島古巴等海島設置北洲衛,在西部地區陸地設置東洲衛。”
“以上這九衛三所為常駐陸地,但隸屬海軍的衛所。”
“至于海上,則是設置東海、東洋、南海、南洋、西海、西洋、北海、北洋等八衛,合計十七衛三所。”
朱高煦的話一說完,鄭和與陳瑄便面面相覷。
“怎么你們覺得有什么不足的”
“如果有的話你們便說出來,畢竟我沒有親自前往海外,我也不知道這樣設置有沒有問題。”
因為他帶著笑意,所以鄭和與陳瑄并沒有覺得有太大的壓力。
二人對視過后,鄭和先作揖開口道“其它地方還好說,但大古剌、木骨都束確實負擔不起那么大的補給壓力。”
“正因如此,在我軍抵達木骨都束后,便將當地的駐軍降低到了五百人,大古剌則是依舊留守千人便已經是極限了。”
“因此在奴婢看來,大古剌無須設置衛所,只需要讓西海衛常駐,同時在巡視東小西洋時,從榜噶喇、阿里沙等國獲取補給便可。”
鄭和將這些地方的詳細情況和朱高煦解釋了一遍,朱高煦聽后也頷首道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裁撤大古剌衛,但木骨都束所依舊保留,只是不滿員。”
“如此一來,那便是十六衛三所,合計九萬七千七百人。”
他話音落下,精打細算的陳瑄便遲疑道“如果是這樣,那海軍每年軍餉和海外補給,恐怕就要耗費不下四百萬貫,廟堂上的那群文臣能答應嗎”
陳瑄自覺走入了朱高煦的親信行列,所以才會提出如此疑問。
對此朱高煦也笑道“你們恐怕還不知道,如今的廟堂上局勢已經發生變化。”
“我之所以敢在昆侖角和木骨都束設置千戶所,在忽魯謨斯設置衛所,皆是因為當下的局勢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便是由那些隨軍下西洋的商幫而引起的,亦或者說是他們促成的。”
沿海商幫過往鮮少涉足小西洋,說到底就是因為擔心海盜,而今海盜都被鄭和、陳瑄他們能解決,商幫們的商船又有洪武鐵炮這樣的射石炮。
只要他們遇到的不是帖木兒、馬穆魯克這種大國精銳,那他們幾乎能在小西洋橫著走。
“昆侖的金礦,他們應該發現了吧”
朱高煦詢問鄭和,鄭和頷首道“雖說沒有發現礦山,但河流之中的金沙數量也不少。”
“這次隨艦隊前往麻林地的暹羅、朝鮮、日本、占城、真臘、滿剌加等六國商幫,以及沿海的錢、徐、王、秦、顧、文、鄭等家族麾下商幫都在艦隊返航時,多多少留下了幾十乃至百余人。”
“奴婢讓人算了算,這六國七姓十三家,起碼在麻林地留下了千余人,剩余的千余人則是與我們返航。”
“奴婢估計,當下他們已經將昆侖洲金礦金沙的消息帶往各家各國了。”
“如果沿海商幫都得到了這個消息,那廟堂之下許多與他們息息相關之人,應該都會將目光放到昆侖洲,而不是繼續攻劾南洋與東洋的貿易問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