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指揮同知也只能祝福他旗開得勝了。
“你準備怎么做”徐增壽頷首,陳瑄說的的確是事實。
雖然沒打什么大的戰事,但各地平叛合計斬敵一萬六千余人,均分之后能發給麾下兵馬的幾乎是每人一貫。
這次出征日本,鄭峻除了留下一千六百人分別照看隱歧、鯨海、金銀三地外,其余四千人都參與了戰事,并且承諾會對一千六百人一起均分賞錢。
按照明軍的賞錢均分管理,到兵卒手中的只有一千五百貫,五千人分一千五百貫,賺的純粹辛苦錢。
“全軍突擊”
關鍵時刻,今川高政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覺得明軍即將出營追擊,而高島城這塊濱湖丘陵狹長,只要明軍追上來就能看到他們。
這句吩咐,是陳瑄出征前朱高煦交代的,畢竟大明日后很有可能會對日本接管。
坐船之上,伴隨著鄭峻拔刀指天,一艘艘沙船開始被放下,作為先鋒的四千明軍率先上船,開始對若狹海灣的敦賀進行登陸。
隨著鄭峻一聲令下,五百明軍翻身上馬,而此刻他們距離日軍只有不到半里的距離。
盡管個頭矮小,可背負五十斤的糧食,他們卻硬是跟上了明軍的行軍速度。
由于敦賀以南是一片山區,因此花費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們才越過了山區,抵達了琵琶湖西側的高島城北部地區扎營。
“太好吃了,感覺不用咸菜,我都能吃下兩斤”
“備敵”
從正午拿下敦賀,到黃昏時分,鄭峻所率四千人的軍隊身后已經跟隨了近萬人的民夫隊伍,將整個補給線拉的老長。
正因如此,他們的情況比日軍好上許多。
有那個功夫,估計漠北的明軍才殺了幾個胡兵,其它地區明軍就已經殺了幾十上百敵軍了,南洋更是動則擊斃數百上千的土寇。
“太好了”聽到這話,那男人與四周的民夫紛紛高興松了一口氣,對明天的生活充滿了干勁。
一一四四一六五一八五
比起明軍對日本平民的那點死傷,那樣的局面才能更有效的重創日本。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率領五千人出城的今川高政。
徐增壽看了看敦賀的情況,陳瑄卻搖搖頭“反正結束戰事也就這么幾天,等徹底結束再把他從隱歧帶來就行。”
想到這里,今川高政果斷下令“傳令三軍,子時全軍小心出城,向京都撤退。”
“這”指揮同知有些遲疑“您親率五百騎兵去與阻擊這幾千人,會不會太危險了。”
這其中代表便是去年的王義、沐春、崔均三人。
“什么聲音”
“登陸”
鄭峻詢問指揮僉事,這事關中軍能否跟上先鋒前軍的關鍵。
“不要吹號,直接發起沖鋒。”
“現在扎營已經結束了,你們可以在這指定的范圍生火做飯,這是鐵鍋和咸菜、稻米。”
“來時的道路能通行攻城炮嗎”
一聲叫罵,敦賀城的幕府旌旗被踹斷,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黃底紅日旗。
騎兵側擊沖入陣后,并未忙著撤退,而是在陣中不斷肉搏拼殺,長槍與金瓜錘成為了此刻奪走日軍性命的利器。
火光亮起,鄭峻一手舉著火把,一手握緊長槍,精湛的馬術得以表演,或許連他自己都忘了,他曾經是遼東的騎兵。
當雙腳踩上敦賀城,陳瑄目光掃視了一圈這個好似小人國的敦賀城,側目與徐增壽商量道
“城池不大,守軍最多三千人,算上剛才逃進去的三千人,最多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