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陣亡一千六百二十七人,重傷或殘疾退役者三千零一十六人,折損戰馬五千九百四十二匹,乘馬挽馬近七千匹。
其中乘馬和挽馬的折損主要是在北征途中,畢竟長時間拉拽火炮奔走,這對于馬的體質要求也很高,一不小心就會累死。
雖說這一戰的俘獲和馬哈木的貢馬之舉沒辦法回本,但這次他們給瓦剌造成的傷害,起碼需要一代人才能愈合。
不敢說打出二十年太平,但太平十年應該不成問題。
當然,這期間朱棣也不敢絕對的說就不需要關注漠北,最起碼還是得保持日常的明軍巡邊才行。
幾千人的巡邊,不會太折騰,也能保持一定威懾力。
按照老二的手段,估計十年后的大寧、渤海地區耕地會呈幾倍的增長,屆時再從海喇兒出兵就更輕松了。
“十年不知道俺能不能活到十年后”
朱棣有些惆悵,同時不免掃視一眼諸將,眼底有幾分不舍。
深呼吸后,他重振道“好了,把此戰結果報回南京,大軍凱旋而歸”
“是”
帳內諸將紛紛應下,唯有阿力臺、阿魯臺、本雅失里三人跟吃了屎一樣難受,但還是得陪著笑臉。
從忽蘭忽失溫派塘騎加急將消息送往南邊,這一過程并不容易。
從六月二十四日朱棣下令,到朱高煦接到北征塘報結果,整個過程整整耗費了二十五天。
如果不是朱高煦在海喇兒、鎮虜衛、鶴城衛、肇州城、長春城、沈陽城這一條路線上修建了驛道和驛站,那興許耗費的時間還會更多。
“殲敵近兩萬四,這份戰果,足夠瓦剌休養十余年了,也難怪老頭子會派八百里加急。”
七月十九日,春和殿內
瞧著手中的塘報,朱高煦臉上露出笑意,他確實沒能想到朱棣的戰果會如此之大,不過仔細想來,主要還是更換了燧發槍,裝備了馬槍的緣故。
這兩種新升級武器打了馬哈木一個措手不及,也是交戰之中重創瓦剌騎兵最多的武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棣熟知漠北氣候,孟章、李失等人敢于下馬步戰的緣故。
整個戰事并不復雜,只是在補給上困難了一些。
“如果有火車就好了”
朱高煦感嘆一句,心想著有火車的話,大明也就可以實控漠北地區了。
“殿下,北征大捷,嘉獎是等陛下返回南京,還是由您定奪”
站在春和殿內,戶部尚書郭資刻意的開口,顯然是看出了大勢。
不過他所看到的大勢,不過是朱高煦想讓他看到的,而非朱高煦想要的。
讓朱棣解決漠北瓦剌和韃靼,這只是他所想要結果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江南全面推行新政,而這個難度可比打瓦剌韃靼要困難多了。
“江東六府新政推行如何”
朱高煦特意只召見郭資,為的也只有這件事了。
“回殿下”郭資對于朱高煦想聽什么,心知肚明,因此沒有片刻耽誤便匯報道
“新政推行時間已經有一年半了,現如今六府合計有口數九百九十二萬六千四百一十七,有田三千六百二十七萬四”
郭資所匯報的數據,倒是讓朱高煦有幾分詫異。
六府在洪武十四年的人口在六百萬左右,如今三十年過去,他本以為以這個時代的夭折率,頂多就是九百萬,卻不想曾想已經接近千萬。
這是什么概念,大明明面上八分之一的人口都聚集在這不到大明百分之一面積的地方生活。
當然,這樣的人口稠密,也進而讓當地的城市化達到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