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不能浪費,沒有吃完飯菜的,要扣十個學分,或者罰五十文。”
教習吩咐一聲,便自己拿著餐盤開始去讓師傅打飯菜了。
江淮倒也沒有貪便宜,而是按照自己的胃口正常點餐,點了一碗米飯和一葷一素。
像他這樣的人并不多,畢竟大部分學子都家庭優渥,他們對一盤菜不會下筷太多次。
正因如此,吃完飯后被扣分的人不在少數。
教習也沒有訓斥他們,只是公事公辦。
畢竟這群學子有足夠的財富,即便學分扣完,他們也能出錢買飯吃。
他們吃不完丟到的飯菜,也能喂學校之中養的家禽和牲畜。
江寧中學內的物價比外面貴,沒了學分,他們一旦掏錢,便能讓中學收回一部分成本。
“好了,這是你們的學分票,好好收好。”
吃完飯,另一名教習駕駛馬車,帶來了一摞摞的學分。
一張為一分,五百張為一摞,因此對于沒有扣分的人,直接發一摞就足夠,被扣分的則是從中抽出學分。
忙碌一刻鐘,學分盡數發完,教習們也給他們安排起了宿舍。
在他們的安排中,家境貧寒的居住在一棟,家境優渥的住在一棟,各棟之間不允許串門走動,宿舍樓之間常有兵馬司巡邏,可以說互不打擾。
江淮與三個同樣出身貧寒的室友相互認識后,便前往市鋪購買被褥和文具。
花費十幾個學分,他們各自將需要的東西置辦好后,這才大包小包返回了宿舍,各自躺下疲憊睡去。
在他們躺下的同時,黃昏之下的江寧中學內,一輛馬車也走走停停的在校園內四處游逛。
車上,朱高煦打量著江寧中學的情況,滿意點頭道
“制度和環境都不錯,到時候看看學分制度能否推行,如果可以的話,能解決大部分貧苦學子的問題。”
“殿下心懷貧苦,真乃慈悲。”坐在馬車內的亦失哈拍著馬匹,也只有他拍馬屁,朱高煦才不會覺得生氣。
“兩所中學,預計今年入學多少人”
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下意識回答道“按照文冊來看,是一千七百六十四人,主要以四川、滇西和北邊優秀學子為主。”
“嗯”朱高煦應了一聲,同時吩咐道“學分制如果不錯,可以向遼東、山東和渤海的中學進行推廣,日后的中學開辦也要按照這樣的標準。”
相比較動輒數十萬入學的小學學子數量,中學學子數量始終是偏少的。
哪怕中學已經推廣數年,可當下全國中學學子數量也不過才三萬多人。
只要大明洋三角貿易順利,加上太學不斷推動科技進步,那從中學的教育支出對于大明財政來說,也不過就是九牛一毛罷了。
“按照之前盤算的價格,這學分五年下來,基本上就是每個學子補貼十幾貫,若是日后學子多了,恐怕也難以繼續下去”
亦失哈擔心開口,朱高煦卻笑道“等中學學子多了,那個時候也能支撐起更高級的學府了,你不用擔心這種事情。”
朱高煦培養的,可不是只知道讀書的人,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將每年畢業的二三十萬小學學子照單全收。
二三十萬人選出一千七百多人,這群人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培養他們之后,再從中挑選出更聰明的人。
這群人,不管是走入官場還是走入太學,都會比一般的學子要聰明許多,而朱高煦現在也只需要聰明人。
數量的問題已經解決,現在他就得解決質量的問題了。
治理一個大明朝,如何推行新政,如何抑制江南官商資本苗頭,這些都是他需要擔心在意的事情。
“五個月過去了,南直隸整體的新政推行情況如何了”
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不假思索道“簡單的丈量后,當下南直隸人口數量較三十年前,增長了五百余萬,現有一千五百七十一萬七千余口,耕地則是八千八百二十四萬六千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