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他們有了先遣隊的提醒,在橫渡南大西洋的過程中沒有鬧過缺水、缺蔬菜、食物的事情,但航行到此,他們的生活物資也所剩不多了。
“以朝廷艦隊的實力,足以蕩平三國”
得到回應,楊展當即下令艦隊停泊海上,同時從各艘船只將生活類物資集中在三艘馬船上,與鄭和乘坐馬船駛向海門城。
“這個”百戶官撓撓頭“國公,這個連他們自己都統計不清楚,反正就我們來看,最南邊的殷家印加應該最強大,麾下上百個城邦,數百個部落,應該有數百萬人,軍隊五六萬。”
“他們也是城邦國家,麾下數百個城邦,人口數百萬,軍隊數萬,十分開化,讓我們在海門城和西邊的東洲城建立城池,另外十分渴望艦隊到來,帶給他們更先進的技術。”
“放心說就是。”楊展開口,那百戶官也扭扭捏捏的說了起來。
馬船上數百名將士下船,將碼頭控制后,鄭和與楊展才先后下船。
興許是東洲物資豐富,亦或者他們與東洲的三個國家建立了外交與貿易,總之他們并沒有像昆侖角的將士們一樣骨瘦如柴,每個人都紅光滿面。
在他們走后,百戶官這才回頭尷尬道“國公、正使,千戶官交代了一件事,只是末將不知道怎么說。”
“回正使,王千戶帶著大部分弟兄在西海岸籌建東洲宣慰使司的東洲城。”
“他們當地農業并不發達,連馬車和馬匹都沒有,因此農業十分落后,也不懂得育肥土地的手段。”
“狩獵較多,還是吃人較多”
“至于東洲宣慰司的事情不用著急,東洋艦隊因為日本的事情耽誤了幾個月時間,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出發。”
“再往北方和南方,則是生活著一些蠻族,他們有的狩獵為生,有的則是通過征戰俘虜來吃人”
留守百戶官與鄭和解釋著,話里話外都透露著激動。
由于海軍將士比較年輕,許多人都沒有婚配,因此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他們不免就在這方土地娶妻生子,漸漸繁衍了起來。
楊展與鄭和坐下,鄭和入座便詢問道“王任不在這里嗎”
“不過他們的軍隊裝備簡陋,此前王千戶為了展現天朝勇武,與他們的國王蘇奴帕前往南邊鎮壓叛亂的城邦,我軍雖然只有不足五百人,卻在王千戶率領下正面擊潰南部城邦七千余人。”
如果不是他們的衣衫足夠破敗,楊展他們甚至以為這群人在這里過得不錯。
相較于鄭和,楊展更在意補給的問題。
眼下的先遣隊名義上還有七百四十九人,實際上卻有足足兩千零一十六人。
得知這樣的消息,鄭和下意識看向了楊展,楊展則是沒有那么迂腐,只是詢問“在大明有了婚配的人,是否在這里娶妻生子了”
“娶了”百戶官低下頭,因為他知道這種做法無疑違反了大明律。
大明律雖然經過多次修撰,但其中關于婚姻的律法卻鮮少更改,納妾就更別提了。
根據大明律“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聽娶妾,違者笞四十”的律條,百戶官口中之人無疑觸犯了這條律法。
他本以為國公會怒罵他們,卻不想國公擺擺手道“這事情我會處理,暫時讓他們放寬心生活便是。”
“是”聽到楊展這么說,百戶官與身后的不少人紛紛露出笑臉,顯然他們都犯了這一條,而也并不奇怪。
對于常年在外的駐軍來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否還能回家,因此在駐軍當地娶妻生子是十分常見的事情。
面對生理欲望,許多人甚至可以拋棄自己的審美,投身異族的女性懷中。
楊展雖然不知道東洲的女性長什么樣子,但就書上而言,她們應該與漢人相貌差距不是很大,起碼不會像昆侖洲的女性一樣。
至于觸犯大明律的娶妾一事,在楊展看來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雖然大明禁止官員、吏典、生員、軍士納妾,但私底下納妾的現象卻并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