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人都從年輕走向了老邁,自己雖然正值壯年,可也能感覺到時間在自己身上的流逝。
“浙江新政快些,然后對湖廣、廣東、福建三地進行新政。”
“等浙江和這三地新政結束,朝廷的情況也就一目了然了。”
朱高煦所說情況,便是此時大明朝新政制度下的財政情況。
“殿下”
忽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班值太監走入殿內作揖“工部尚書黃福求見殿下”
“讓他進來。”朱高煦點頭,班值太監也很快將黃福召入殿內。
黃福穿著常服走入殿內,朝著朱高煦作揖道
“鐵路勘察已經結束,不過在勘察至北京時,陛下降下旨意,令官員勘察從北京到大寧白城鶴城鎮虜的鐵路。”
“殿下,您看”
雖然朱棣是天子,黃福也應該聽朱棣的,但朱棣畢竟不懂鐵路,所以黃福想先來詢問一下朱高煦。
朱高煦聽后露出笑容道“老頭子這是想著修鐵路打漠北啊”
“你不用管這件事,稍許我寫信給老頭子就行,鐵路得修建,但這條鐵路的價值太低,現在修建的話,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回本。”
“等兩京鐵路開始修建后,我自然會派人勘察出一條新的鐵路。”
朱高煦交代過后,黃福這才作揖道“臣讓人試修了一里鐵路,造價比原本預計的六百三十萬貫還要高,恐怕會在八百萬貫左右。”
黃福說出造價,而這個造價看上去不如清末五百萬英鎊的造價高,但考慮到物價,實際這條鐵路造價并不低。
“不管耗費多少也要修建。”朱高煦語氣不容置疑,黃福也作揖道
“材料應該足夠,經過去年的提升,每年囤三萬噸鐵料來修建鐵路不成問題,現在只要投入足夠的人力,大概五年余三個月就能竣工。”
“不過為了防止偷盜鐵軌的現象,臣建議在路線沿邊修建倉庫,先把材料運抵,隨后一口氣動員數十萬百姓,多點修建,并不會拖延工期。”
兩京鐵路從北京東向南滄州、德州、東昌、兗州、徐州、宿州、鳳陽、定遠、滁州至江浦。
全程兩次跨越運河,一次跨越黃河,這其中運河的橋梁還能修建解決,但黃河就不行了。
大明并沒有在黃河修建大橋的能力,雖說馮勝在蘭州修建了黃河大橋,但那只是浮橋,根本無法通過火車,因此最終還是要以中轉坐船的方式前往南岸,從南岸乘坐火車從鳳陽直抵江浦。
“八百萬貫,五年完工,每年要支持一百六十萬貫”
黃福自然知道朝廷在解縉案中查抄甚多,但八百萬貫不是小數目,所以他小心翼翼的提醒朱高煦。
不過現在的朱高煦財大氣粗,解縉案的查抄足夠大明修建四條這樣的鐵路,所以他大手一揮便決定了修建這條鐵路。
與此同時,他也與黃福說道
“除了這條鐵路,你作為工部尚書,你覺得大明朝現在還需要修建哪幾條鐵路”
“臣以為”黃福似乎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因此他不假思索的說道
“東北為我朝北方糧倉,又產鐵與黃金,自然要修建,不過剛才殿下您已經有了準備,那臣就不班門弄斧了。”
“若是蒸汽機船也是日后能出現的,那臣以為,長江以南只需要修建一條鐵路就足夠。”
“即交趾通往昆明,再通往蠻莫的鐵路。”
“除此之外,北方除了東北方向的鐵路,還需要修建一條從京城經過山西、直通西安,再前往蘭州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