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后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第451章繁花似錦
“放”
“轟轟轟”
江東門碼頭上,隨著禮炮作響,數十艘馬船與寶船緩緩駛入港口之中。
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卻已經來到了永樂十四年的臘月。
趕在新春前,鄭和他們回來了,并且帶來了對天下來說,足夠份量的禮物。
“臣下西洋正使鄭和,率海軍凱旋而歸,請殿下檢閱兵馬,閱覽文冊”
鄭和不卑不亢的聲音在碼頭上響起,在他身后則是一箱箱被搬運的貨物。
這其中,有一些裝在人頭大小箱子里的東西,看上去十分沉重,居然需要兩個人才能搬運。
這樣份量的東西,不用多說也能知道是什么。
站在華蓋傘下,朱高煦接過禮單,迫不及待的將其打開。
知道了這批金銀的來源,朱高煦反而鎮定了許多,甚至在他看來,印加帝國的人完全浪費了當地的礦產資源。
在三百年時間里,歐洲各國前后從美洲掠奪三十五億兩白銀,六千多萬兩黃金,這還沒算上走私的數據。
朱高煦這話倒不假,且不提前往歐洲一路上需要鋪設補給站耗費時間,單說現在歐洲的物產,朱高煦還真的想不到有什么需要的。
不同于南洋的香料,這些東西可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浙江那邊,我稍許回去問問,現在新政推行,很容易就能遷徙幾千上萬人前往北洲和東洲。”
可以說,印加帝國積攢了二百年的財富,不如十六世紀初期歐洲殖民者三年的開采量。
或許夏爾馬、約克夏豬不錯,但這些物種完全不需要派遣艦隊前往,只需要花幾千上萬貫,就可以雇傭阿拉伯的商人購買帶回。
鄭和突然開口詢問,朱高煦聽后本想答應,可想了想卻還是搖頭道
這些貴金屬即便放到后世都依然值錢,哪怕人類邁入太空都不會被淘汰,可以說是永久的硬通貨。
與之相比,現在的歐洲正處于中世紀晚期,饑荒,瘟疫和戰爭無處不在,歐洲人口被顯著地削弱,在大明人口用不了幾年就突破八千萬的時期,他們的人口卻在七千萬的標準線岌岌可危。
“走,金輅上說”
屁股剛剛坐下,朱高煦就詢問起了鄭和在東洲和北洲的安排,同時詢問起了他最關心的金銀礦。
美洲的金銀礦,朱高煦不管用什么辦法都要弄到手上,哪怕攢在國庫里不花都行。
“東洲宣慰司和北洲宣慰司的設立和制度都很不錯,北洲宣慰司就派張純去吧,我相信他能行。”
要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開采金銀礦后的一百年里,幾乎每年運回歐洲的金銀礦價值都能折色為八百萬貫永樂通寶。
“不必,現在的他們沒有什么值得朝廷需要的東西。”
想到這里,朱高煦不免想起了后世的那個梗,即慈禧賠的錢給后世十四億人能分到多少
群臣看不到文冊內容,因此只是清楚鄭和帶回金銀,卻從沒想到鄭和居然一口氣帶回價值三千萬貫的金銀。
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明境內大部分金銀礦場已經被朝廷收回國營,但即便如此,每年產出黃金也不過十幾萬兩,白銀最多不過二百萬兩,折色起來最多三百余萬貫。
鄭和與楊展見狀連忙跟上他的腳步,好在北京遷都,留在南京的官員已經不足三年前的一半,因此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幾人便走到了金輅上。
“殿下,需要出使西洲歐洲嗎”
倒不如讓歐洲各國在歐洲自娛自樂幾十年,等他們打完才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已經變天了。
從紡織到鋼鐵,大明朝都全方位的碾壓整個歐洲,這樣的“工業”實力是他們難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