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人在囧途
“前面讓一讓讓一讓”
二月初,在南邊部分地區已經回暖的時候,北方依舊帶著寒意,因此來往行人都穿著十分厚實。
不過與其說是行人,倒不如說是工人。
隨著朱高煦他們進入山東境內,街道上的人口漸漸變多了起來。
至永樂十六年,山東人口在經歷幾次遷徙和十幾年的安穩后,又重新穩定的保持在了六百多萬人口的水平線上。
與此同時,山東的耕地面積也稍微增加了不少,從曾經的五千四百余萬畝,增長到了如今的五千九百余萬畝。
相信再過兩三年時間,山東的耕地面積一定能突破六千萬畝。
只是山東人均耕地看似很多,實際上卻并不均衡,山東孔家及其姻親旁系,依舊掌握超過三百萬畝以上的耕地。
這些年朱高煦一直在等著收拾山東孔家,而今新政推行結束,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將孔家徹底收拾,結束他們兩千年的特權生活。
沒了這群人,僅憑吏員肯定是不敢嚴重貪腐的,畢竟他們是流吏,身后沒有鄉紳富戶那么硬的背景,但小拿小要還是避免不了的。
盡管學習過程中已經知道科技就是生產力這句話,可相比較科技,他們更在意自己能不能吃飽和暖,能不能當官掌權。
由于朱高煦將郭琰和大部分孩子隨從都放在了通過運河北上的舟船上,因此此時他身邊也不過百余名身穿常服的騎兵罷了。
不過在此之前,朱高煦還得看看山東的百姓這些年過得如何。
要知道,旅行者號機車根本沒有得到多少資助,研究它的人也不過幾十個人。
坐在馬背上,朱高煦還沒開口,旁邊的亦失哈便已經開口解釋了起來。
如果研究的是炸藥、線膛槍等等對基礎材料要求較高,而且難以琢磨的課題,耗費那么多錢糧,磨蹭那么多年,朱高煦能理解。
“你們學校這一屆有多少報名太學”朱高煦又側頭看向朱瞻壑,朱瞻壑不假思索道“七十二人。”
朱高進去太學看過,有的人只負責端茶遞水,對于課題研究什么的根本沒興趣。
聞言,朱高煦搖搖頭,雖然不至于失望,但確實有些不太高興。
“是”亦失哈答應下來,而這時那些運送物資的馬車也走遠了。
“太學派來了多少太學士指導”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頷首道“六百余人。”
“殿下明鑒,確實需要一年。”亦失哈作揖回應,而后繼續道“至于工價,基本是每日每人十五文。”
可蒸汽機的方向早就被他點出來了,近千人拿著比紐科門、瓦特、斯蒂芬森多幾十倍的資源,居然還沒把這玩意弄出來,這足以說明這近千人的團隊里有許多人都是濫竽充數的存在。
“皇孫的那些同窗進入太學后,做得如何”
耗費數百萬貫錢糧,近千名大學士共同研究的蒸汽機,在熱效率上居然還不如英國人在1825年運行的“旅行者號”機車。
“爹,這里也有人種紅薯”
“告訴王甫,對于一些對實驗沒有作用的人,給他們安排冷清的位置吧。”
“前面的讓讓,這馬車裝東西多,躲不開”
太學需要的,一定是對研究感興趣,能全身心投入研究的那種人。
太學是大明朝最重要的地方,中學畢業的學子,但凡加入太學的,都會根據興趣愛好前往各研究院學習并參與研究。
朱高煦帶隊繼續走陸路北上,巡察不一樣的風景和民情。
萬一過分了,與曾經的那群胥吏無二異,那等中學畢業的學子多了,這群家伙也就該交代了。
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清楚朱高煦的意思,當即點頭
權力二字,已經深深刻入了人的骨子里,并非那么容易就能改變的。
“一千多人就七十二人報名太學,看來他們還是想為官。”
在那些人過去時,他們朝朱高煦一行人作揖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