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這這太多了,起碼五六十貫啊。”
高觀除了擔任吏員的時候見過那么多錢,其它時候還真的沒見過,雙手不由得顫抖起來。
就這半吊錢,他起碼要不吃不喝種十年地才能存下來。
“拿著吧,況且又不是給你一個人的。”
江淮搖頭交代道“這些日子和我聊聊你做胥吏遇到的那些牛鬼蛇神,不出意外的話,我應該會來隴川縣任職。”
“若是日后還有這群人在衙門里亂搞,你倒是能幫我甄別他們了。”
拍拍高觀的肩膀,江淮便與他聊起了曾經的往事。
直至深夜,江淮才在江虎的攙扶下返回家中。
與此同時,距西江鎮數千里外的一座雄偉城池,也在一夜過后迎來了它的儲君。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山呼海嘯的唱禮聲傳來,大明門前數萬在京兵卒列陣唱聲,而被他們所歡迎的,是耗費兩月余走訪河北之地的朱高煦。
朱高煦帶著朱瞻圻與亦失哈、李失、李察等百余騎兵抵達大明門外。
大明門城樓上,朱棣居高臨下前來歡迎朱高煦,左右則是早早北上并抵達的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文武官員們。
策馬進入北京城,這也是朱高煦第一次見到自己所設計的北京城實景。
清楚未來的朱高煦在北京城的設計中將城門加寬,將城墻加高。
歷史上的大明門有三個城門,三個甬道,而朱高煦的設計中也是如此,不過三個甬道分別是中間高五丈,寬四丈,兩側高三丈八尺,寬三丈三尺。
不僅是大明門如此,其余城門也是如此。
城池需要修建,因為朱高煦不確定北京日后是否會爆發戰事,而且就當下的城墻標準來說,即便是一戰時期的一些常規火炮也難以擊垮,因此它能保護北京百姓很長時間。
至于城門之所以會修建那么寬大,則是為了日后的車道考慮。
后世許多人為古城拆除所感嘆,朱高煦也是其中一人。
古城阻礙了城市發展,這點朱高煦肯定,但古城如果能保留,那毫無疑問能留下一種屬于華夏自己的文化。
朱高煦不知道這座北京城會在多少年后迎來交通問題,但他可以保證這些寬闊的城門足夠讓電車和一些轎車通行,而那個時候,這些城墻必然會成為“古董”。
穿過長長的甬道,朱高煦翻身下馬,用手摸了摸赤驩。
赤驩并沒有顯露疲憊,顯然如它自己所想的一樣,他并不老邁,甚至很年輕。
與此同時,城門樓上的朱棣等人走下馬道,來到了大明門背后歡迎他。
“你這城門修建那么寬大,是不是為了日后的汽車和電車做準備”
靠近朱高煦,朱棣便詢問起了朱高煦對北京城門的設計。
他畢竟在太學看過許多模型,盡管他認為其中不少東西有些不切實際,但他還是把這些東西都記下來了。
“正是,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朱高煦輕笑,他并不認為他們倆父子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電車和汽車,甚至就連朱瞻壑也夠嗆。
不過寬大的城門,總歸比狹小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