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五千燧發槍騎兵,恐怕能全殲上萬胡騎。”
朱瞻基羨慕說著,朱高熾則是示意他小點聲“小聲些,這里不比王府。”
“嗯”朱瞻基點了點頭,而他們的隊伍也進入了高大寬闊的甬道中,并在之后緩緩通過。
霎時間,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寬闊七十丈的大明街,街道兩側矗立許多三層商鋪,來來往往的人流一眼看去不下數千人,但在這大明街上卻略顯空曠。
“這街道這么寬,都夠軍演了。”
朱高熾咋舌,心疼的看著地上的那些青磚。
相較于朱高熾,護衛軍的其余人則是被這寬闊的大道給震撼到了。
雖然南京的街道也算寬闊,但與北京相比就有些小家子氣了。
現在的護衛軍,仿佛從大山走出的孩子,第一次看到遼闊平原的感受。
“誒,那些是什么東西”
朱高熾看到了一些奇怪的車,不由得好奇發問。
在馬車一旁,早早出城二十里迎接他們的禮部主事則是笑著介紹道
“那是黃包車,人拉著跑,剛剛出來不久,京城就有人開始買車拉人了,價格比馬車便宜,坐一趟根據距離,兩文到十幾文不等。”
“有點意思啊”朱高熾興致勃勃的看著那些拉著黃包車的車夫,隨后又掃視了經過的那些店鋪與街道。
由于距離比較遠,他甚至拿出了望遠鏡打量,發現這些沿街店鋪多以山東、南京的小吃飯菜為主。
“這北京城,如今有多少人了”
朱高熾詢問,禮部主事也回答“常住的約五十四萬,還有來往的數萬行商,反正在六十萬左右。”
“南邊的外城,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要開始修建了,到時候京城可以容納一百五十萬人。”
禮部主事的話讓眾人咋舌,要知道云南改土歸流已經一年半了,但當下被查出的人口也不過才一百二十余萬。
按照禮部主事的說法,近六十萬人口都擠在北京城,幾乎是半個云南的紙面人口了。
“這么大的城池,每日消耗的糧食和牲畜家禽恐怕不少吧”
朱高熾比較擔心民生的問題,禮部主事來前也做好了準備,因此解釋道
“以大興縣記與宛平縣記記載來說,每日進出城門的牲畜不少于萬頭,家禽不少于三萬只。”
“除此之外,類似米麥都是通過運河,往直隸南邊各府輸運通州,再由朝廷從通州調遣在京城販賣,其白米每斤三文,粳米每斤七文。”
“至于瓜果蔬菜等物則是看應季,總之每日輸入不下百萬斤。”
禮部主事對此頗為自得,朱高熾聞言則道“這北京消耗這么多,直隸各地的物價豈不是會跟漲”
“肉食蔬菜自然會跟漲,但糧食不會漲,因為糧食都由朝廷調控。”禮部主事解釋道
“更何況,遼東、山東都會走海運和運河輸送糧食,每年直隸以外的輸入漕糧為三百萬石,其中一百萬供邊軍,其次存入通州。”
“此外,待鐵路修建好了,渤海和江淮的糧食也能輸入通州,以火車之速度,日行五百里亦不為過。”
“屆時莫說糧食,就連瓜果蔬菜都是昨日取之江淮,今日食于北京也”
雖然火車還沒開始運行,但關于火車的事情已經傳開了。
從江南到遼東,各地百姓都在討論這件事,而之所以傳播的那么快,主要就是鐵路的修建。
朱高熾在云南比較偏遠,并不相信火車的事情,因此見禮部主事那么說,他便詢問道“那火車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禮部主事點頭道。
“你見過”朱高熾再問,禮部主事搖搖頭
“我等雖然沒見過,但六部尚書都前往太學見過。”
“喔”聽到六部尚書見過,朱高熾便信了大半,可沒見到實物,他總覺得日行五百里的說法有些夸張。
真的能日行五百里,豈不是說日后他只需要十日就能從昆明抵達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