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永樂十七年
“噼里啪啦”
鞭炮作響,硝煙繚繞,隨著鞭炮與硝煙出現,大明朝的百姓也跨入了永樂十七年。
在這樣的日子里,百姓們自然要吃上一頓好的,以此來慶祝新年,懷安縣的百姓也不例外。
自天下屯衛裁撤合并為縣鎮,大明的縣城便多了近二百余個。
懷安縣曾經只是山西北部邊塞的一個衛所,如今與四方的衛所合并后,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縣城。
由于有燕然都司和開平衛庇護,曾經邊塞的此地,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內地。
一個安穩的環境,讓當地改為民戶的軍戶們能安安心心繁衍,但繁衍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環境上的問題。
被群山環繞的懷安縣,曾經還可以偶爾看到山上那稀少的樹木,然而隨著當地人口不斷增加,柴火需求不斷增加,成材的樹木仿佛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稀有物種,難以尋覓。
距離懷安縣最近的樹林在南邊四十余里外,而這樣的距離,足夠樵夫來往三日。
正因如此,一擔百斤柴火在懷安縣,完全可以賣到每擔六十文的高價。
許多百姓無奈,只能冷水將米泡發來吃,亦或者煮一頓米飯,分好幾日來吃。
若是米飯放久生硬了,那也沒有辦法,平日里只能忍忍。
在新年正旦的日子里,即便是最為貧苦的百姓,也需要吃一頓熱飯,因此爭搶柴火就成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戲碼。
一些樵夫租借了馬車,帶著數百斤柴火出現,瞬間便被搶購一空。
搶不到木柴的百姓,只能硬著頭皮進城購買高價煤炭。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以往七十文每擔的煤炭,如今居然降價了。
“掌事,你這牌子是不是寫錯了,煤炭怎么可能每擔六十文”
“對啊,莫不是想等成交時坑害我等”
“一定是,煤炭怎么可能比木柴還便宜”
“對啊對啊”
懷安縣內的主干道上,數十名百姓的討論聲吸引了四周行人的注意力,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官營百貨的店鋪上。
站在那店鋪臺階上,一名四旬掌事對四周人作揖道
“官營的煤價,不存在糊弄百姓這一說。”
“這煤價之所以降,據聞是南邊開采的煤礦便宜了,加上朝廷有政策便宜賣煤來禁止百姓砍伐樹木,因此才會有這每擔六十文的煤炭。”
“真的”聽到掌事的話,原本還持有懷疑態度的百姓立馬一改態度,紛紛掏出錢來購買煤炭。
由于擔心煤炭過后就會漲價,因此他們能買多少便買多少。
一時間,官營百貨店鋪前人頭攢動,只是半個時辰不到,便將今日運抵的二百擔煤炭賣的一干二凈。
沒買到煤炭的百姓,紛紛詢問明日煤炭什么時候運抵,價錢是否還是每擔六十文。
掌事聞言,連忙說自己也不清楚,以此讓許多百姓敗興離去。
至于那些搶到煤炭的百姓,他們則是高高興興的背著煤炭回家。
一擔煤炭,足夠他們燒兩個月的飯菜了。
兩個月不用吃冷飯,這樣的事情,想想都令人忍不住發出傻笑。
類似這樣的場景,普遍出現在了山西及北直隸地區,而這一切則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
在百姓們高高興興過新年的時候,就連作為工業基地的房山工業城區也難得放了半個月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