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云南的三方勢力,而王瑄基本不參與進來,畢竟相比其他人,他和沐春更熟悉。
只是由于當年他幫助傅茂阻斷沐春糧道和援兵的事情,他與沐春從知己變成了現在的陌路人。
沐春雖然認為朱棣、朱高煦上位后的大明很好,但他還是過不了心里那個坎,王瑄也是一樣。
簡單在昆明府逗留了三日時間,朱瞻壑便前往了西邊的隴川府。
中途他前往了大理,很想知道自家父親口中蒼山洱海有多秀麗。
興許是因為這個時代氣候太冷,加上大理居住人口并不多,故此這個時代的蒼山有許多樹木,洱海也清澈見底。
對于南詔遺留的那些遺跡,朱瞻壑沒有興趣去看,他的目光主要在這蒼山洱海生活的百姓身上。
雖是語言不通,但朱瞻壑也舍得花錢尋覓翻譯,故此了解許多西南的事情。
可以說,在明軍沒有解放他們之前,生活在土司治下的大部分人都是不幸福的。
他們吃不飽、穿不暖,由于世世代代都和土司所綁定,他們面對一些土司的殘暴也不敢反抗。
即便碰到善良一些的土司,他們也會因為土司與土司之間的爭斗被波及,生活沒有安穩可言。
洪武年間,漢人還能穿草鞋和粗布麻衣,可他們就是光著腳,頂多用點布料來勉強遮擋重要部位。
自永樂年間云南改土歸流開始,他們的日子才漸漸開始好了起來。
昔日屬于土司的土地被均分給他們,朝廷也會發糧食給他們,鼓勵他們大量開墾新的土地。
不僅如此,他們的孩子也能讀書寫字,而他們也在大基建的背景下可以前往官道附近應聘工人,給官道修葺來獲得工錢。
在朱瞻壑看來,每日二十文的官營工價極低,但是每當他想發怒的時候,那些臉上洋溢笑容的百姓就會將他的怒意驅散。
“你是京城來的,那伱見過永樂皇帝和洪熙皇帝沒有”
一個身穿白族服飾的七旬老太太詢問朱瞻壑,她的眼睛灰蒙蒙的,似乎看不見東西。
坐在朱瞻壑身旁的一名青年聞言,當即也為朱瞻壑翻譯起來。
“見過,但隔著很遠”
朱瞻壑坐在不足一尺高的矮凳上,不明白這個七旬老太家住土屋,為什么還能笑得那么高興。
“他們肯定長得很慈祥,就像是菩薩一樣。”
“慈祥”朱瞻壑不知道該說什么,他爺爺倒是挺慈祥的,但他父親
“慈祥嘛,如果不是皇帝派兵來,我現在還是奴隸,都活不到這個時候。”
那老太太把自己的腳伸出來,腳上有曾經戴過鐐銬的傷痕,朱瞻壑能看出來,全因為他曾經在海喇兒城見過流亡逃難而來的蒙古奴隸。
他們的腿上,也有這種類似鐐銬、木枷之類的傷痕。
“現在日子好了,能吃飽飯了真羨慕你們有好日子過,我都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那老太太顯然很早就失明了,但朱瞻壑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自己能在他臉上看到那所謂“好日子”的景象。
興許國泰民安不用走遍山川大地,只要看看百姓的臉,看看他們的表情就能清楚一切。
想到這里,朱瞻壑點了點頭“會越來越好的”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