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必須組建一個自己的班子,以此來解決日后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
短短幾步路,他想到了江淮,還想到了張渤海、高觀,以及此前在學校時關注過的陸愈。
這些人足夠年輕,能陪伴并幫助自己很長時間,尤其是江淮。
老實說,經過歷練后,朱瞻壑很佩服江淮這樣的人。
清廉能干,知市儈而不市儈,更重要的是他那個敢做事的心。
相比較之下,張渤海和高觀等人便遜色不少。
有江淮幫忙,他能省下許多事情
“夏尚書”
忽的,朱瞻壑停下了腳步,因為他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人。
“殿下”
吏部尚書夏原吉坐在一張椅子上,見朱瞻壑行禮,當即起身回禮。
“您是長者,坐著聽便可。”
“雖是長者,卻也是臣子,殿下若是不想臣站著太久,還是將事情快些說出來吧。”
朱瞻壑表演了一番禮賢下士,但夏原吉不吃這一套。
他從朱瞻壑的言行舉止看出了朱瞻壑有事前來,故此讓他直奔主題。
“此前聽聞我父親拔擢了一批官員,我想調其中幾人來我東宮詹事府任職。”
“此事非我能決斷,請殿下詢問陛下吧。”
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夏原吉直接選擇了拒絕。
朱瞻壑臉上表情一僵,但還是謙虛有禮的恭敬回禮,隨后轉身離開了此地。
在他離開的同時,夏原吉身后的一名官員臉上露出擔憂“尚書如此拒絕東宮,是否有些不妥”
“規矩就是規矩,我都六十歲的人了,干嘛還需要擔心這些呢”
夏原吉說罷便坐回了椅子上,繼續看起了廣場上的熱鬧。
與此同時,朱棣與朱高煦也走下了城墻,并剛好遇到了前來稟告事情的胡綸。
胡綸對朱棣先作揖,而后才對朱高煦作揖,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他知道自家陛下對太上皇的敬重,所以不會在意這些細節,而太上皇則是會因為他的這個舉動而略微高興。
“陛下”
胡綸上前把剛才發生在廣場上的事情交代了一遍,朱棣就在旁邊聽著,也不打岔。
一字時的時間,胡綸將各國使臣的表現和朱瞻壑的表現交代了清楚,朱高煦聞言頷首道
“知道了,你繼續監督就行”
話音落下,朱高煦繼續向廣場走去,朱棣也與他并排,欣賞著西域與中亞的胡姬舞樂,東洋和南洋的藝伎、樂女風情。
時間流逝,很快便來到了該散場的時候。
各國的雜耍班子先一步離開奉天廣場,隨后各國使臣在禮部的安排下排列隊序。
七十余國的國主、使臣上前,朱高煦站在奉天殿前的臺階上舉起了酒杯。
“此間樂定為常例,每十年舉辦一次,望各國國主、使臣紛紛到場,勿要失約。”
“臣等遵旨,陛下千秋萬歲”
朱高煦聲音落下,各國國主及使臣紛紛下跪,在朱高煦腳下五拜三叩。
“朕雖不能千秋萬歲,但大明卻能安定四海,共保爾等太平”
舉杯痛飲,朱高煦將酒杯放在旁邊亦失哈手中托盤上,在群臣面前的高臺來回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