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兄弟就在隴川旁邊,王瑄這些年的軍功全靠圍剿當地的土司而獲得。
當然,由于王瑄手中兵力不多,因此當地還有數量繁多的土司,只是相比較其他宣撫司和宣慰司來說,這里的土司數量相較比較少。
盡管當地地形復雜,但當地也有金銀礦和玉石礦,而且隴川鐵路年末即將通車,這些種種條件不得不讓大明將目光投向此地。
“陛下,臣等建議先對麓川和孟養著手改土歸流,臣以為”
沐春、王瑄二人作揖,王瑄則是重點解釋了為什么選擇這兩個地方的原因。
對此,朱高煦掃視了一眼眾人,詢問道“你們有什么別的意見嗎”
“陛下,臣有意見”
傅讓走出來作揖,并指著地圖上云南西部的橫斷山脈道
“自大理向西而去,山脈難以逾越,且云南地形復雜,修建鐵路困難,若是走海路也需要繞行滿剌加前往大古剌才行。”
“如此一來,日后想要管理孟養和麓川并不容易,臣以為不如拿下老撾。”
“老撾盛產金礦、香料、名貴木材,并且從交趾、呂宋、舊港都可以派遣兵馬走瀾滄江湄公河進入老撾,運送物資也可以走海路,比從四川運送物資前往云南再進入老撾要方便許多。”
傅讓的話音才落下,楊展便上前作揖道
“陛下,臣也以為不如先拿下老撾,畢竟老撾此前有犯邊作為前科,若是對孟養用兵,老撾的刀線歹一旦叛亂,地方兵力空虛,很容易得逞。”
傅讓與楊展并非不支持拿下孟養,而是覺得不能給皇帝一種云南、交趾與海軍關系緊密的感覺。
他們為了避嫌才提出這樣的建議,而朱高煦也心知肚明。
掃視眾人,朱高煦只覺得這群親近的人也開始越來越懼怕自己,不斷遠離自己。
一時間,他心情有些難受,但又很快被他調整好。
“你們的建議有道理,但隴川鐵路開修,加上孟養南部有大量平原可養軍,日后海軍一旦對大古剌宣慰司改土歸流,朝廷便可以利用大古剌和孟養對中間的緬甸宣撫司南北夾擊。”
“至于鐵路一事,朝廷的技術日新月異,盡管當下還沒有辦法能解決橫斷山脈的問題,但日后始終會有的。”
“以朝廷對海洋的控制力,從海洋來控制此地未嘗不可。”
朱高煦表明態度,傅讓和楊展也連忙退回位置上。
和他想的一樣,兩人的建議不過是為了避嫌。
“我現在也讓伱們感受到需要避嫌的程度了嗎”
瞧著二人的模樣,朱高煦不知道該說什么,他只覺得有些累了,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休息。
強裝平靜,朱高煦對沐春和王瑄開口道“你們以為需要多少兵馬能對孟養和麓川改土歸流”
“需三萬兵馬,方能改土歸流”沐春雖然六十有三,但依舊中氣十足。
“此外,改土歸流后,當地需要駐扎起碼四衛兩萬余兵馬才能應付當地的復雜地形。”
沐春將自己與王瑄討論出的結果進行匯報,朱高煦聞言頷首“所需錢糧、民夫幾何”
面對朱高煦的詢問,沐春也將自己計算的情況匯報出來
“約五十萬石糧,二萬石豆與七百噸定裝火藥及配套彈藥。”
“除此之外,還有醋布等東西,全部合計下來,大約會耗費六十萬貫,而且這是運抵的數量,若是算上路上的損耗,起碼要耗費百萬貫。”
西南戰事耗費錢糧,這點朱高煦是知道的。
由于沒有設置合理的管理三宣六慰機構,這導致了歷史上的朱祁鎮在征討麓川期間在三宣六慰只有兵威而無治理,所以當地才先后叛亂三次,明軍也不斷對其征討,空耗了許多錢糧。
盡管朱瞻基沒有為朱祁鎮留下什么充盈的國庫,但在張太后和三楊的幫忙下,正統年間的國庫也倒不至于積欠,偶爾還能積存。
加上朱棣讓鄭和帶回并存入內帑的金銀財寶,朱祁鎮手中實際擁有的財富并不少,不過三征麓川結束后,他的國庫不可避免的空虛起來。
正因如此,過往面對瓦剌使團遠超規制五十人時,禮部尚能應付,但隨著財政枯竭,而也先不斷帶人來大明胡吃海塞的行為就有些礙眼了。
作為三次北征蒙古、三次南平麓川的君王,朱祁鎮自然咽不下這口氣,這才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