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并不知道自己在全世界108位作協主席的面前賺了個大臉,也不知道究竟自己有沒有多一個兒子,他在這天第二天凌晨的時候,看了一遍幾本書目前的數據。
其中三國演義的情況較好,神奇的止住了頹勢,目前收藏穩定在了25萬左右,沒有下跌了,四十個分群的情況倒也差不多都是一個樣子,在三本新書同時開放之后,那是徹底將群友們給穩了下來。
不過劉旭也已經不關注三國演義的情況了,他現在更加好奇的,其實是三本新書的情況。
其中三國通史自然是關注度寥寥,發書到現在也有11個小時了,總收藏人數居然還沒有破千,這不由的讓劉旭仿佛回到了半年前三國演義剛剛開始的時候,還記得那個時候從零收藏突破到1000收藏,足足花了將近50天的時間。
而現在11個小時就有898個收藏,對劉旭來說,到也算是成功了。
三國通史的遇冷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史書,而且寫的還是全文言文的風格,這個世界的讀者們能夠看得進去才有鬼了。
至于為什么是文言文,那自然是因為書不是劉旭寫的,而且他麾下的那些古人們寫的,指望他們用白話文來創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雖說有一部分極為聰明的變態,比如諸葛丞相,現在已經可以在oo群里面隨意的和任何人聊天,對方也察覺不到任何的異常,諸葛丞相就完全可以用白話文來寫自己的那部分。
但史書的文風不能不統一,最后索性還是統一用文言文來寫,反正在劉旭的熏陶下,只要是三國演義的讀者就基本上都能夠看得懂文言文了。
也正是因為整本三國通史劉旭真正動筆的地方很少,他更多的是作為編纂官來負責整個史書的編輯工作,所以劉旭在三國通史的開篇自序里面,就寫了自己的是總編撰,而不是三國通史的作者。
而每一篇具體的文章是誰寫的,也都在文章開頭給出了相關的人員名字,比如袁紹本傳,作者就是袁紹,田豐,袁遺,楊修,還有曹操,總共五個人參與了袁紹本傳的編寫。
沒錯,劉旭就非常干脆的直接把三國人物的真名給打了上去,劉旭原本的意圖是為了對作者的尊重,讓三國的這些角色們各個都感動不已。
但是當讀者們看到這里的時候,紛紛表示,這些應該都是作者的筆名,這些實際作者都給自己取了一個三國人物的名字做為筆名,就好像某四十大盜里面全部都是武林大俠一樣,否則這些文章還真的是三國人物寫的不成
三國通史的成績,劉旭其實是從來沒有放在心上的,他真正在意的其實是楚漢爭霸和穿越之我是馬謖這兩本的成績。
前者是自己的第2本,后者則是華夏歷史上的第1本同人文,劉旭都很看重。
但結果卻是天差地別的。
其實楚漢爭霸的成績還不錯,在第2天凌晨的時候,收藏總數已經突破1萬了,推薦票也同樣破萬了。
這個成績如果相對于一本文考新書來說,簡直是天胡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