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于席上,大談復韓國之事,張良則出謀劃策,如何舉兵,如何謀城,如何選王,又如何復國,一言一策皆懇切實際,沛公聞言極為敬佩,對張良愈發喜愛。
“吾聽聞子房乃黃老之士,善易經,可否為我冊上一卦,吾可奪回豐邑否”劉邦笑問道。
“善”張良遂以周易起卦,見卦象后笑曰“雍齒之輩不過爾爾,沛公定可奪回豐邑。”
沛公聞言大喜,旋即又道“那吾等可復韓國否”
“卦者不自卦”張良搖頭道“此事涉及良,良無法測算也。”
“既是如此,則看我劉季日后可為上卿否”劉邦笑道,張良起卦,得卦象乃九五至尊,飛龍在天,張良不由手抖,旋即笑道“沛公日后或許可為王”
“哈哈哈”沛公大笑,又與張良痛飲幾杯,酒意微醺,起身而歌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得子房兮威天下,安得美人兮游四方。”
張良聞此歌,更覺劉邦不同凡響,不曾想劉邦卻借著酒意道“子房可知,這天下自古以來最美的女人是誰我聽聞黃帝有二妻,嫫母與嫘祖,一丑一美也。吾已有一妻,當再尋一天下之美,效古人之風。”
“自古美人,遠有褒姒,妲己,近則有西施”張良正色道。
“西施者,何其美也”劉邦問道。
“古語有云,東施效顰,西施有心疾,每逢心痛,捧心哀眉,便可讓周圍所有人沉醉其中。而鄰居有一女子東施,長的極丑,卻愛效之,亦捧心皺眉。然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攜妻子而去之走,以為鬼怪。”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東施只知西施美,而不知西施因何而美。就如同沛公知黃帝有二妻,卻不知黃帝為何有二妻”
“嫫母貌丑而有德,善驅邪,能造鏡,有大功于天下。嫘祖則善蠶桑,以絲綢而蓋天下,此二祖皆非以容貌為后,而是有大功于天下也,黃帝娶之,也因之成就人皇之帝業。”
“沛公若是想有二妻,可也。若是僅以容貌為憑,則忘了褒姒,妲己之禍乎”
劉邦聞此言,如晴天霹靂,酒醒大半,向張良拱手道“先生良言,劉季銘記在心”
于是劉邦授張良為廄將,跟隨左右,如蕭何之故。
這一段劇情便是劉旭寫的劉邦第二次和張良相見的劇情。
和三國演義里面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同,正史中關于劉邦如何收服張良的故事卻不多。
統觀所有的史料,都只是說劉邦在兵敗之后去投靠景駒,結果半路上遇見了同樣帶著100多人去投靠的張良,結果僅僅一天,張良就成了劉邦的屬臣了。
這段劇情初看上去似乎沒什么問題,畢竟當時張良手里面只有100多人,而劉邦還有數千軍隊,人多吞并人少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張良但凡是個普通人,或者當時是個普通人,都不會有什么令人感到疑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