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山海等人的頭頂上,也顯露出黑云來。
不過比之余琛,要稀薄不少。
或許十來個日夜,便能夠消散而去。
眾人望著烈烈火海,轉身離去,離開了這一片充滿了故事的山谷。
山谷口,莫山海看著那靈犀雪晶的礦坑,最終決定與余琛就此分別。
一來,他們就是為靈犀雪晶而來,這雪晶對于一般煉炁士來說,并不算太過珍貴,但對于他們圣符門而言,卻是至寶。
二來,經過這段時日,他們早已明白,自個兒同余琛并非同一個世界的人,倘若非要跟著,在日后更加兇險的爭斗中,恐怕會成為“累贅”。
三來,余琛注定是要上那瑤池仙境的,他一走,大伙兒頭頂上那些厄咒云氣,必然會成為滯留在天山的諸多太古種族獵殺的目標,與其出去拋頭露面,倒不如在這兒挖取雪晶,等厄咒云氣消散了后,再帶著滿滿收獲,下山而去。
種種緣由之下,莫山海決定同余琛告別,帶著諸多弟子,躬身行大禮,恭別“尊上”。
余琛也理解莫山海的決定,揮手與其告別。
臨走之前,莫山海最后還告訴余琛,通往瑤池仙境的“內域”,不比中域和外域。
——他們這些二流勢力,還有窮奇一脈這種地品的太古種族在中域逗留,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去那那枚都是天材地寶的內域昆侖山巔。而是因為那巔峰之上,是巔峰之人的戰場。
圣地天驕,世家血裔,天品種族……天山之巔,是那些真正的可怕天驕的永恒之地。他們這種人倘若貿然踏入,風險遠遠大于機緣。一個不慎,便會卷入那可怕的風暴里,尸骨無存。
而除了“人禍”以外,內域的天災同著中域和外域,也是天壤之別。
特別在那山巔圣境,存在著名為“青女之息”的可怕天災。傳聞乃是當初瑤池圣女座下掌管“霜雪”的神祇“青女”殘
留的可怕力量,用來守護整個天山昆侖的無上圣地。
但即便如此,諸多絕代天驕,仍對其趨之若鶩。
便是因為那圣境當中,不僅是同樣天上瑤池的通天之路,更有整個昆侖的精華凝結而出的“先天神髓”。
無論是對于人道還是古族來說,都是……莫大的造化。
最后,莫山海千叮嚀萬囑咐,請余琛二人,務必要謹而慎之。
望著風雪中漸行漸遠的余琛和虞幼魚,莫山海等人躬身一拜,至至其完全隱沒在暴風雪里。
而告別莫山海等人后,余琛和虞幼魚找一個廢棄的山洞。
余琛盤膝而坐,取出度人經來。
黃泉河畔,對窮奇少尊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以后,那無數冤魂化作的滾滾黑霧,邪怨退散,恢復清明,死而瞑目,執念釋然。
躬身一拜后,度過黃泉,轉世超生去了。
與此同時,度人經光芒大放,將余琛完全籠罩。
他便只感覺周遭光景,扭曲變幻,再恢復清明時,已來到一處古老道場。
輕煙寥寥,氤氳升天,溪水潺潺,環繞而過。
余琛坐在一個紫色蒲團上,盤膝吐納。
而在他的前方,一處道臺上,一個須發皆白,慈眉善目紅袍老道人,誦念經文。
余琛聽之不懂,晦澀難明。
但隨著經文入耳,他的眼前好似出現了一團紫金色的霧氣。
超凡脫俗,不染凡塵。
然后,那一團紫金霧氣,緩緩變化,蠕動,出現了骨骼,經絡,臟腑,血肉,肌膚……化作一個肉球。
緊接著,肉球長出頭顱,四肢,面孔,九竅……最后變成一個粉雕玉砌的嬰兒。
再然后,隨著剩余的紫色霧氣涌入尚未成型的嬰兒,他開始成長起來。
轉眼之間,如常人大小。
正是那道臺之上的老人,一身朱紅色道袍,手持拂塵,和藹慈祥。
余琛愣住。
他望著眼前兩個老人,難辨真假。
或者說……兩者皆為真。
掌控了“胎化易形”的余琛,對于任何幻化,分身之術,可謂火眼金睛。
但眼前的兩位老人,不是分身,不是幻化。
就活生生是……憑空多出來一個。
而當他茫然之時,兩位老人同時睜眼望著他,拱手作揖,作歌曰,
“先天一氣無窮妙,即化三清身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