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天境開始,煉炁士方才能修煉領悟天地之力,但本身依舊是修身。
而天尊境,便是由前七境的“修”,過渡到“悟”。
從通天境到天尊境的跨越,軀殼和元神自然會經歷飛升一般的躍遷,不多贅述。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悟道”。
將前七境的一切積累和沉淀,特別是通天境對天地之力,規則大道的感悟匯聚起來,擯棄雜粕,取其精華,練就屬于煉炁士自身的“道”。
這種“道”,可以說地火水風,可以是刀槍劍戟,可以是花草樹木,亦可以是日月星辰……
而將這種“道”按照某種法門施展出來以后,便會突破煉炁士自身,影響周遭若干的天地。
最后,這被“道”所影響的天地,便是為……場域。
比如一個修行火屬經典的煉炁士,對“火”的領悟登堂入室,當他將他的所有感悟釋放出來以后,可能會在周遭化作一片熾烈煉獄,熊熊火海。在這火海煉獄當中,他便是絕對的主人。
甚至可以再抽象一些。
就像那摩柯圣寺的上一任大智天菩薩,將佛門“清規戒律”當成了自己的“道”。
他將他的的一生所求,化作了他的道,化作了十戒佛國,化作了十戒天刀。
這就是“場域”。
而在那《天尊詳解》中,將“感悟之道”施展出來的法門,稱為“大衍”。
在那些晦澀難明的解釋中,余琛逐漸明悟過來——所謂“大衍”,便是讓自身的“道”突破肉身,突破神魂,無窮無盡長在衍展出去,最終化作穩定的“場域”。
放下書典,余琛的眉頭,緩緩皺起。
這書里說得通透,幾乎將天尊境的奧秘揉碎了,掰開了,細細講述。
可余琛卻迷茫了。
他的“道”,是什么?
一直以來,摸爬滾打,余琛擁有的手段眾多。
掌握五雷,讓他精通雷法;五行大遁,讓他深諳五行;誅仙陣圖,讓他執掌殺道;畫地為牢,讓他涉獵虛空之道;臨幕輪回,讓他通曉輪回之道……
可以說,如今只要他想,他能將其中任意一道,通過“大衍”之法,凝成場域。
但他總感覺……缺了點什么。
那些只是手段,只是神通,而并非他所貫徹的“道”。
他陷入沉思。
屋外,天黑了又亮,雪下了又停,日月輪轉,光陰變遷……
但余琛卻好似雕塑那般,保持一個姿勢,一動不動。
終于,數天以后。
他突然睜眼,那雙目之中,無比茫然。
他站起身來,長長吐出一口濁氣,走出房屋,走下天葬淵去。
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去看一看,去走一走,或許能有所領悟。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