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他上學的時候,每次寫讀后感,老師要求500字,他把標點符號算上,也還差一半。
逼不得已,還得附上原文,這才夠數。
可現在,樹哥看一本,給出的讀后感卻是一首歌?
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候,真的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還大。
感嘆過后,任柏打開了貼吧。
不出他所料,貼吧第一頁全都是《悟空》這首歌的討論。
《西游》任柏看了,《悟空傳》任柏也看了。
所以他才能再聽了《悟空》之后,有這么多感慨。
此時貼吧里,大多數人,也都是對《悟空》的感慨。
“牛逼,這就是天才之間的默契嗎?木林森寫書,木頭人看書,然后給出一首歌當做自己的讀后感?”
“你們說,木已成舟會不會畫一副漫畫當做讀后感呢?”
“哈哈,沒準?”
“話說回來,這首歌,寫的真好啊!如果我沒看《西游》的那些解析,沒看《悟空傳》,可能感受還沒這么大,可偏偏我看了,所以……聽的太悲傷了啊!”
“是啊,誰說不是呢!”
任柏一個個瀏覽著,看著貼吧里的成員圍繞著《悟空》展開了各種討論。
偶然間,他也能發現一些比較好的帖子。
比如比較有文采的:
“悟空一曲,英雄末路,悲壯蒼涼,執著了悟。佛門教化,狂狷被禁,虛妄被舍,理想成灰。”
“我走在命運為我規定的路上,雖然我并不愿意走在這條路上,但是我除了滿腔悲憤地走在這條路上,別無選擇。”
比如發出感慨的:
“修行之路,是去掉了枷鎖,還是戴上了更為沉重的束縛?此等猴生,是悲是喜?”
比如對整首歌,進行擴充的:
“棋子,始終只是棋子,就算“身手不凡”、“鐵棒醉舞魔,變化亂迷濁”、“蹋碎凌霄,放肆桀驁”。
其實“還是不安,還是氐惆”,“金箍當頭”的情況下只能“欲說還休”。
最后還是“世惡道險,終究難逃”,“到頭來,肝腸寸斷”!”
比如將《悟空》和《悟空傳》對比的:
“《悟空》中最后的最后一句“這一棒,叫你灰飛煙滅”,與《悟空傳》中作為佛祖弟子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在最后說出“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身;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這滿天神佛,都灰飛煙滅!”時的心態,何等相似?”
一些內容,任柏看了之后都忍不住點了個贊。
等任柏看完貼吧里的部分內容后,再看熱搜的時候,《悟空》已然登頂。
對此,任柏倒是很淡定。
原本陳樹人發新歌就已經是大新聞了,畢竟現在他的新歌很少。
結果這個新歌還是為木林森的寫的。
兩個話題,任何一個都是登頂的話題,結果它們竟然疊加了!
這敢信?
所以不出預料的,又過了半個小時,那個關于《悟空》的話題,后面就多了一個【爆】字。
此時該話題下,熱鬧非凡。
“我擦,樹哥不發歌,一發歌就搞出一個爆了的話題?”
“聽著真爽啊,還有我喜歡的戲曲風,樹哥真就是一身本事,這樣的人,創作起來才沒有瓶頸吧?”
“樓上的,說對了!這種人,腦子里可以組合的靈感太多了,所以樹哥的每首歌,我都聽,因為我不知道他會在哪首歌里給我驚喜!”
話題下,幾乎都是在討論歌的。
哪怕有跑題的,也會被更多的回復頂走。
在這種熱度之下,有一個話題被頂了起來。
名為:【這一棒,叫誰灰飛煙滅?】
這個話題,就又將《西游》的討論熱度給掀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