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們自然也聽到了凱瑟琳發出的律令,他們又哪里見過這種驚人的陣仗
只是一句話就能號令天地,那天國之主又該有多么強大的力量
思想迪化之后,忍不住先朝著金字塔的方向來了一個大禮跪拜才開始繼續干活。
“哞”
從舊大陸萬里迢迢運來的耕牛邁開了腳步,拖著身后由一個土著扶穩的奇異裝置緩步前進。
這新奇的一幕立刻吸引了許多城邦居民,還有“護教軍”中的超凡者、士兵圍觀。
“這是在種田嗎怎么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看地上的草木灰,應該確實是已經燒過一次荒,這個時候不應該是直接撒種子嗎”
“對啊,撒完種子再找守護靈獻祭不就行了,我們以前都是這么干的”
人越聚越多,卻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在干什么。
最后連烏斯馬爾城的大薩滿西瓦特爾也聞訊趕來,施展黑巫術溝通自家土屬性的巨熊之靈才隱約瞧出了一點端倪。
理論上在熱帶雨林中,全年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十分充足,農業生產期長,完全可以滿足一年三熟。
但雨林生長格外旺盛,會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分。
加上多雨氣候,土壤的淋洗作用非常強,整個生態系統的養分絕大部分都在地表各種植被的體內。
因而雨林中的土壤非常貧瘠。
為了彌補這一點缺陷,自古以來,土著農民們都采用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
“先把樹木統統砍光,等過一段時間干燥后,趁著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毀,用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
燒一次種一茬,然后就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等草木再度長得比較茂盛之后再燒再種。”
人口少的時候還行,可當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時,農業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土著更大范圍地毀林開荒,同時把休耕時間盡量縮短。
可這樣一來,雨水也更容易沖走肥沃的土壤,導致土壤肥力繼續下降,玉米產量也跟著越來越少。
加之耕作破壞植被,導致系統中的養分大量流失,脆弱的雨林系統很容易崩潰。
許多時候他們都不得不拋棄生活了幾百年的城邦家園,退到更原始的山林里。
塔雅人現在的衰落,除了當初舊神的窺伺之外,跟基礎農業持續性崩潰也有很大的關系。
“再寬一點,不同的植被需要不同的壟溝寬度”
此時,得到拜倫指點下,農夫們在燒過荒,又仔細清除過石塊、樹根等等雜物的田間,犁出了一高一低擁有適宜間距的壟溝。
又將玉米的種子種到了高高隆起的田壟上,每個坑里放三顆。
這種種植方式看起來沒什么神奇的地方,實際上卻是當今最頂尖的農業技術之一壟耕種植法。
壟耕種植不但解決了農田光照、通風、灌溉、通行等問題,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
更妙的是,當天降暴雨時,相對高一些的壟以及農作物不會水淹,相間排布的溝渠完美的完成了蓄水排水的任務。
干旱的時候也可以用溝來進行灌溉。
除非大旱災、大澇災等不可抗力,農田不至于太過減產。
這種種植方式尤其適合尤卡坦島這種多雨的環境。
最最重要的是,壟和溝每年互換,每年當莊稼收割之后,農夫都將整塊地重新耕一遍,第二年再將壟和溝互換,實現輪流休耕。
可以保證土壤不至于因連年耕種變得地力貧瘠,保證持續生產能力。
還可以整體監控、平衡土壤的酸堿程度,不至于造成營養失衡。
一年又一年耕下去,可以不斷改善土壤的耕性和肥力,使自然土壤生土逐步轉變為適合作物生長的肥沃耕作土壤熟土。
只有這樣,一塊田地才能在經年累月之后,漸漸從荒地變成上等的熟田,糧食產量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