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
雖然已經從記憶之中有所了解,但是當吳杰看到自己面前的這座安邑西市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妹的,這也太大了吧。”
《市法》:“國市之法,外營方四百步。”進行一下換算的話就是五百五十四米。
“這么一算的話,這個西市豈不是足有十萬平方米?”吳杰稍微心算了一下,不由得為之咋舌。
西市的門口甚至還會堵車!
坐在馬車之上,看著面前的一輛輛馬車伴隨著擁擠的人流緩緩的進入到西市洞開的大門之中,吳杰突然有了一種回到后世的錯覺。
等到進入市場之后,喧鬧的感覺更加的強烈了。
到處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許多人站在店鋪的面前討價還價,店主一邊忙碌的數著手中剛剛得來的錢幣,一邊還不忘記大聲的喝罵著小廝,讓小廝們的手腳加快一些,好將貨物趕緊交給客人。
整個市場被分成許多不同的分類,也就是所謂的“列”,有“糧列”、“衣列”、“酒列”、“馬列”等等。
而這些列之中又分出很多具體的鋪面,也就是“肆”,這些“肆”的面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十尺,一種是七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貨物比較貴重一些的肆面積只有七尺,比貨物更加便宜的十尺肆要小了不少。
當走到酒列之中的時候,人流量總算是少了不少。
酒列之中的鋪面比起其他的鋪面就要大了一些,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小小的后院,用作儲藏。
在這個時代,酒雖然并不是什么太過貴重的東西,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天天喝得上的。
在街道的兩旁,一面面旗幟在木桿之上飄揚,吳杰放眼看去,發現上面大部分都是標注著自家酒的來歷,比如什么“宋酒”“陶酒”“楚酒”“邯鄲酒”“臨淄酒”等等,也有一些諸如“陳氏酒”“張氏酒”“趙氏酒”之類的。
總言而之,你幾乎能夠在這里看到天南地北所有的酒,真可謂是應有盡有。
不少人就坐在酒肆之中高聲飲酒談笑,拍桌怒吼者有之,開懷暢飲者有之,嬉笑怒罵者有之,甚至還有一些人顯然喝多了,幾句爭吵之下竟開始老拳相向,其余人也不慌不避,稍微讓出了幾尺空間,然后便在旁邊歡呼叫好。
在一家懸掛著“龐氏酒”旗幟的酒肆面前,馬車停了下來。
吳杰跳了下來,手中拿著一份契書,注視著面前的這座酒肆,嘿嘿一笑。
“從今天開始,這里就是本少爺的產業了!”
沒錯,這便是龐奮在之前的那樁退婚鬧劇之中作為好處交給吳杰的酒肆了。
雖說退婚并沒有成功,但是龐奮也沒有賴賬,或者說龐涓大將軍并沒有賴賬。
僅僅過了一天的時間,龐氏一族的某個管事就帶著契書來到了吳杰家里,正式的將這家酒肆移交給了吳杰。
吳杰哈哈一笑,將手中的契書扔給了身后的吳氏一族管事:“去接收酒肆吧。”
跟著吳杰而來的管事也不是別人,正是前兩天啟發了吳杰的那個管事,名叫李建。
李建原本只是吳氏之中一個不起眼的管事,這一次能夠跟在自家大少爺的身后辦事自然是格外的賣力,聞言忙不迭的應了下來,帶著幾名吳氏一族的下人們就走了進去。
龐氏一族之中顯然已經有了準備,整個交接儀式進行得異常的順利,在一名市吏的見證下,一刻鐘之后,這間酒肆就從里到外徹底的變成吳杰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