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過后,吳杰回到了大營之中。
此刻的魏軍主力已經在澮水上游的南岸扎營,而在十幾里之外的北岸就是趙韓兩國聯軍的大營。
或許是因為戰斗即將到來的緣故,整個大營之中的氣氛明顯比吳杰剛剛離開的時候要高了好幾個等級。
孫臏對吳杰很好奇。
吳杰很頭痛。
“尊敬的二五百主,雖然你是我的領導,但是你也沒有必要一天到晚在我的身邊瞎晃悠吧?”
吳杰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顯得相當郁悶。
孫臏并沒有理會吳杰的這句話,這位注定要青史留名的鬼才軍師此刻正站在吳杰的坐騎面前,對著馬發出了嘖嘖贊嘆:“這兩樣器具是什么東西,看上去似乎很方便的樣子。”
吳杰這下子總算是來了點精神,介紹道:“這是馬鞍,這是馬鐙。”
在這個時代的中原,大部分人就是在馬上墊上個皮墊子或者布墊子然后就坐上去了,馬鞍目前只在北方游牧民族之中少部分流通,而馬鐙這種東西更是聞所未聞。
像中原人的這種騎馬的坐姿,其實有兩個很大的缺點。
第一個就是對于人身體的平衡性和對馬匹的操控性要求很高,想象一下一個人騎著摩托車,然后這摩托車沒有腳踏板,這個人只能夠雙腳懸空的騎摩托……大概就是那種感覺。
而第二個缺點則是不利于人的身體在馬背上的固定。
在馬背上固定身體是有好處的,雙腳踩住馬鐙,那么整個人的重心在馬上就穩住了,進行騎射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方便,從而提升騎射的水平。
也不僅僅是騎射,有了馬鐙和馬鞍的幫助,那么重騎兵的出現也就有了可能。
西方的重騎兵,就是在高橋馬鞍出現之后迅速的成為了戰場上的主角。
有了馬鞍馬鐙這些馬具的幫助,騎兵才徹底的超越了步兵,成為了整個封建時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古代”中最為重要而關鍵的那個兵種。
說起來,吳杰已經騎著這匹擁有全套馬具的代地駿馬好一陣子了,但是到了目前為止,僅僅只有孫臏一個人注意到了這一點。
其他人要么就是沒有注意,要么就是覺得吳杰根本在瞎搞,甚至連一個開口詢問的人都沒有。
有些時候新生的事物就是這樣子,明明能夠改變世界,但是卻總會被見識不夠的舊時代之人所忽略。
甚至于孫臏本人如果不是對吳杰產生了興趣,他都不會注意到這些東西。
看著孫臏一副很感興趣的模樣,吳杰忍不住笑了起來,對著孫臏示意了一下。
“二五百主,要不要騎上去走兩步?”
孫臏猶豫了一下,然后還真的就騎了上去,繞著營地走了一小圈。
孫臏不想下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