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東南方是什么地方?那當然就是中原!
而趙國這邊的話同樣也是不落人后,從建國之時的晉陽城遷到的千里之外的中牟城,然后又在二十多年前遷到了如今的邯鄲城。
趙國的遷都方向同樣也是朝著東南,同樣也是中原!
很顯然,韓趙兩國的高層都非常明確的認為,想要爭奪霸權,關鍵就在中原!
這就是為何韓趙兩國一定要將首都遷移到中原地帶的原因,因為這個時代打仗的時候出兵和后勤大本營一般就是自家的國都,如果國都距離中原太遠,那么出兵的距離和后勤的壓力就非常的大,對爭霸中原的目標就十分的不利。
反觀魏國的首都安邑,如今的安邑位于河東郡之中,想要前往中原的話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從河東南下渡過黃河然后向東穿越整個韓國,這才能夠抵達魏國東部的河內郡,也就是大梁城這一代。第二條路則是從河東郡向東經過太行八陘之中的白陘穿越上黨郡,然后南下渡過黃河抵達大梁中原地帶。
這兩條路各有各的缺點,第一條路的缺點在于整個路線的將近一半路程要穿越韓國國土,正相當于把自己的命脈握在了韓國人的手上,韓國人隨時都有可能在魏國爭霸中原之時捅魏國一刀。
而第二條線路雖然說白陘是掌控在魏國手中,但上黨郡本身為韓趙兩國瓜分,同時又是崎嶇難行的山地不利于大軍(尤其是戰車)的行進,這也是一大麻煩。
除此之外,這兩條線路都還有著一個共同的缺點,那他們都要從安邑出發,都距離魏國中原部分的領土有著上千里的距離。
太遠了!
如今的魏國擁有著兩部分的領土,一部分是西邊的河東郡、上郡和西河郡,另外一邊則是東邊的鄴城、大梁城等地區。
西部的領土是魏國經營多年的地盤,魏國在這里根基穩固,但是發展的潛力幾乎沒有,周圍是韓國趙國和秦國三個難啃的骨頭,只要魏國朝著任何一個發動戰爭,另外兩個國家就好像纏人的惡狗一樣拼命的撲上來扯魏國的后腿。
剛剛結束的澮水之戰就是這種局面的最好證明。
明明魏國已經順利的在澮水之戰中擊敗了韓趙聯軍,但是就因為秦國人在國力衰弱新君即位的情況下依舊幾乎搏命一般的出動了大軍并且成功的攻入了魏國的西河郡,導致魏國的澮水之戰僅僅以占據幾座韓趙兩國的小城而告終。
考慮到魏國在這一戰之中出動的軍隊數量和花費的大量戰爭資源,這樣的結果顯然是難以讓魏罃這個魏國國君接受的。
早在幾年前,魏罃就已經開始讓人在東方的中原地帶建起一座新城,這座新城的名字被他命名為大梁城。
如今幾年的時間過去,大梁城已經初步建成,魏罃覺得是時候遷都大梁,擺脫秦韓趙這三個國家的糾纏,在東方中原那邊一展拳腳了!
魏罃將目光注視著面前的兩名重臣,等待著兩人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