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打擊雖然對于魏國來說并不算傷筋動骨,但確實魏國這兩年來一連串危機的開頭,也讓魏罃記憶猶新。
而如今,陰晉城方面所傳來的勝利,正好就讓魏罃出了這口惡氣。
兩年前在少梁城之敗后就一直郁結在魏罃心中的那股郁悶之氣,今天終于是借助著這一次陰晉城的勝利,完全得從魏罃的心中消失了。
這一戰可以說是治好了魏罃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心病!
否則的話,只不過斬首了“區區”五千人,又何至于讓魏罃如此高興呢?
既然魏罃已經開口說要立刻商議封賞了,那么即便中山君再如何的不情愿,這件事情都必須要繼續進行下去。
不過中山君已經打定了主意,絕對不在這件事情上開口了。
本來就很郁悶了,現在還要親口說出對吳杰的封賞,這也太扎心了,不干。
龐涓看了閉嘴不語的中山君一眼,嘴角的笑意不由得更濃。
說起來,陰晉城那邊的勝利也有龐涓的一些功勞。
巴寧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和吳杰消弭了相互之間的敵對情緒,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龐涓給巴寧寫去的那封信。
至于巴寧這個公叔痤一邊的大將為什么會和龐涓搞在一起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中山君在上臺之后對公叔痤的那些舊部下大肆清洗。
別看中山君那時候在當殿庭審上抨擊吳杰,但是這可并不代表著中山君就是公叔氏的盟友了。
恰恰相反,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位新任魏國相邦巴不得公叔氏的所有勢力早日退出魏國政壇,好為中山君這邊的自己人騰出足夠的官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態度,巴寧和龐涓放下舊怨攜手對抗今日大敵中山君這種戲碼,確實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既然剛才在中牟城守的問題上被中山君搞了一道,那么現在龐涓自然也是打定了主意,要狠狠的在這件事情上借題發揮一番,以出剛才的心頭之恨。
怎么出這個心頭之恨?那當然是把巴寧和吳杰的封賞搞得越隆重越好,畢竟這樣就會更加的扎中山君的心!
龐涓咳嗽一聲,道:“君候,巴寧乃是我魏國大將,多年來勞苦功高但卻僅僅是一個中大夫的爵位。臣以為,這個爵位或許是時候向上提一提了。”
中山君一聽到龐涓的這句話,臉頰的肌肉就是微微一抽。
魏韓趙同出晉國,官制也是大抵類似,像爵位方面也是如此。
簡單的來說,魏國貴族的爵位從高到低分別是國君——封君——卿——大夫這個樣子。
其中卿和大夫又分成上中下三個不同的等級,吳杰的父親吳通就是最低級的下大夫,再比下大夫低的爵位也有,但是那就不能被稱為貴族,只能夠被稱為士人了。
巴寧現在的爵位是中大夫,那么如果往上升一級的話就是上大夫,距離更高一級的“卿”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通常來說,如果一個魏國大臣他的爵位到了卿這一步,那么他的官職也絕對低不到哪里去,屬于真正意義上的魏國重臣了。
這對于把巴寧視作“公叔痤余孽”的中山君來說,無疑是非常讓人不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