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信使退下,孫臏更加的疑惑了:“吳將軍,你的意思我其實不是很明白。”
孫臏顯然需要解惑,這并不是偽裝出來的。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接觸,以及從歷史書上的描寫來看,吳杰能夠清楚的察覺到一點,那就是現在的孫臏的確在戰場上頗有能力,可是對于戰場之外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政治、外交這些,其實就并沒有那么的了解,甚至可以說是短板。
否則的話,孫臏也不會被自家的師兄龐涓反手一擊直接砍掉雙腿了,這本身就是孫臏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
吳杰嘆了一口氣,道:“當今之世,你覺得能夠和我們大魏掰掰手腕的國家有幾個?”
“一個都沒有!”孫臏十分肯定的說道,但馬上他又道:“不過楚國和齊國畢竟底蘊深厚,還是有希望和大魏爭上一爭的。”
吳杰點頭道:“對。所以現在楚國被打敗了,從軍事上來說這顯然是我們大魏的勝利,但是從外交上來說,這只會讓我們大魏陷入被動。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你應該明白吧?”
孫臏思考片刻,隨后恍然大悟:“這就是韓魏兩國退兵的理由?”
吳杰道:“是啊,因為我們大魏現在已經夠強了,所以韓魏兩國害怕了,他們害怕會成為我們大魏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立刻撤兵了。”
戰國時代之所以能夠在高烈度的戰爭下持續兩百多年,不是沒有其原因的。
要知道在周朝開國的時候先后分封了一千個諸侯國,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留存下來的國家已經只有二十多個了。
但實際上來說,現在整個華夏,也就是七大戰國再加上宋國和中山國算是能夠說得上話的,其他的小國都屬于大國博弈的棋子。
能從一千多個國家生存下來并且發展壯大到現在,這些國家自然都是有一套生存哲學的。
在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槍打出頭鳥!
簡單的說就是,誰當霸主,我們就針對誰。
之前魏國一路稱霸幾十年,然后舉世皆敵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等到少梁城之戰失敗后,魏國霸權開始動搖,韓趙齊楚蠢蠢欲動。
畢竟魏國當這個老大已經當了太久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罃當機立斷,和韓趙兩國打了一場澮水之戰,迫使韓趙兩國屈服,重新和魏國組成了三晉同盟。
三晉同盟成立,局勢頓時就變得穩定了下來。
但這并不代表著韓趙兩國就和魏國一條心了。
接下來,魏國又在西河郡連續兩次擊敗了秦國,讓世人矚目。
到了現在,魏國又在長垣之戰中擊敗了楚國主力,這就更不得了了。
仔細一算,魏國在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先后擊敗了韓、趙、秦、楚四大戰國。
除去地處北部邊陲的燕國之外,七大戰國之中只有齊國沒有被魏國打敗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