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齊國宮城。
齊國君候田因齊坐在主位之上,臉色并不是那么的淡定。
無論是誰,當他剛剛繼承了王位不過兩年時間,就要面對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和軍隊,他都不可能淡定得起來。
在田因齊的面前,是齊國的幾名大臣。
田因齊嘆了一口氣,道:“兩個時辰之前,寡人剛剛得到了消息,逍遙侯已經在兩天之前和魏軍開戰了。二三子覺得,這一仗我大齊是否能勝啊?”
由于身為相邦的吳杰已經領兵出征,所以此刻的大殿之中,齊國大臣們的為首之人就是大司行淳于髡。
近來,淳于髡的日子過得其實并不是很順利。
問題并非出自于齊國政壇,畢竟淳于髡的老對手吳杰都已經領兵在外了,一時半刻的也不可能有人在政壇上壓制淳于髡。
淳于髡的麻煩來自于另外一個地方,也就是淳于髡的自有地——稷下學宮。
眾所周知,稷下學宮之中雖然有諸子百家,但若是輪到誰的聲音最大,那就必須是儒家。
齊國靠近魯國,而魯國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出生之地,這讓儒家天然就具備了進入齊國的優勢。
除此之外,齊國的死對手是任用法家大能李悝變法而強盛起來的魏國,再加上田氏齊國得國不正,需要一種思想來洗腦民眾、增強田齊合理性的種種原因,儒家得到了齊國的扶持。
淳于髡身為大祭酒,正是如今齊國儒家、乃至于整個天下儒家的領袖人物,屬于學派掌門人。
對于一個學派掌門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對創始人孔子理論的解釋權。
孔子弟子眾多,對孔子的言論解釋也各有不同,由此也引發了諸多版本。
淳于髡,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一套解釋,這套來自淳于髡的理論,如今在稷下學宮之中大行其道。
但,偏偏最近有個人跳出來,跟淳于髡大唱反調。
這個人不是別人,乃是來自于儒家內部,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士子——孟軻。
孟軻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對于儒家的理論卻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
這也就算了,問題在于,孟軻對于孔子的部分理論,本身也是不認同的。
簡單的說,就是否定一部分,發展一部分。
這在稷下學宮之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讓整個儒家內部因此而產生了理論上的爭執、分裂。
這對于儒家掌門人淳于髡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的。
最簡單粗暴的辦法,莫過于讓孟軻從這個世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