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果然一語成讖。
三天之后,在又一次的火力準備之中,曲阜西城墻之中的某一段終于再也承受不住轟炸,在一聲巨響聲之后轟然倒塌,出現了一個大約一丈左右的缺口。
這個缺口并不大,但是讓吳杰當場就興奮的蹦了起來。
“全體投石機調整角度,對著那個地方使勁的轟!給我轟出一個突破口來!”
在齊軍投石機的瘋狂轟擊之下,缺口慢慢的擴大,最終變成了一個足有五六丈之寬的巨大缺口。
到了這個時候,吳杰自然便是大手一揮。
“擂鼓,全軍出擊!”
震天的鼓聲之中,投石機停止了作業,無數齊軍高舉著紫色的旗幟,猶如潮水一般從齊軍陣地之中涌出,朝著遠方的曲阜城蜂擁而去。
但即便如此,魯軍依舊沒有放棄。
魯國守軍在太子姬匽的率領下,死守著已經被轟擊出來的缺口足足兩刻鐘的時間,讓齊軍付出了至少兩千人陣亡的代價。
但齊軍的數量和質量終究是要遠勝魯軍,最終,缺口還是被齊軍突破。
魯國太子姬匽率領親衛奮戰到了最后一刻,并且拒絕了齊國將軍張洪的勸降,自殺身亡。
齊軍正式入城,旋即,巷戰爆發。
在巷戰之中,魯國人表現出了足夠的堅韌,然而這一次,他們所面臨的并不只有全副武裝的齊軍士兵。
在吳杰的命令下,新建的火槍軍緊隨先鋒軍之后入城。
于是,曲阜的大街小巷之中,響起了密集的火槍聲。
在火槍面前,魯國人一排排的倒下。
終于,抵抗的意志被徹底粉碎了,已經被嚇破膽的魯候姬屯主動打開了宮門,率領著眾多魯國公族向齊軍投降。
當天傍晚,吳杰在眾多齊軍將士的簇擁下入城,并且見到了魯候姬屯。
在一番溫言安慰之后,吳杰命人將姬屯護送到臨淄,隨之一同送去至于姬屯的命運最終會如何,那就是齊候田因齊應該決定的事情了。
不過,吳杰也同樣在奏折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可軟禁、流放,不宜誅殺!”
這不是因為吳杰心軟,而是因為征服的必要。
這個年代的士人們對于國家或許沒有什么感情,但是底層的民眾不一樣。
他們世世代代身為魯國人,對魯國是有感情的。
如果聽說了魯候被處死,民眾心中對齊國必然產生抵觸,那么接下來齊國對魯國土地的統治,就要難上很多很多。
與此同時,魯國的名號也正式消失,吳杰當眾宣布,從今以后,魯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齊國的魯郡,所有原先的魯國子民,從今往后都是齊國魯郡的子民。
伐魯之戰自此結束,而這個時候,距離吳杰事先所說的三個月時間,還剩下七天!
吳杰,完成了自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