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大朝議進行得十分的熱鬧。
一般來說,參與到議事之中的人越多,那么事情就越不可能談成。
所以,想要在大朝議這種場合之中去商議什么重要決定,這無疑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正確的做法是,幾個大佬先暗中敲定了這件事情,然后等到大朝議這一天把結果頒布出來,然后普天同慶,大家熱烈歡呼,啪啪啪鼓掌。
即便是西方的議員制,也同樣需要議員們組黨去爭奪執政黨的地位,然后由執政黨中能夠代表議員們意見的大佬商議決定。如果執政黨力量不夠強大,那么還要和其他議會幾個大黨再扯皮一番,進行一番博弈,形成最終決定。
如果不這么做的話,結果就只能是一群議員在議會之中一年吵個三百六十五天,但什么決定都做不出來。
歸根結底,什么議會制、君主制,從本質上來說,其實都是一個或者幾個人決定整個國家大事的制度,兩者之所以不同,只不過是因為在不同的制度下,能夠決定國家大事的人和階級不同罷了。
齊國之中能做出最終決定的人,當然就是齊王田因齊。
齊王田因齊在今年的大朝議之上宣布了一件對于齊國而言極其重要的事情。
田因齊的嫡長子田辟疆,被正式冊封為太子。
與此同時,齊國相邦逍遙侯吳杰被任命為太子太傅,大司馬田忌被任命為太子少傅,大司行淳于髡被任命為太子少師,負責對太子將來的學業進行教習。
當王后吳氏牽著走路還有些搖搖晃晃的小田辟疆走上大殿時,大殿之中歡聲雷動。
到了這一步,所有的齊國大臣們心中都很清楚,除非是出現了什么讓齊國政壇天翻地覆一般的大變化,否則的話,太子田辟疆將來的這位王位,絕對是穩如泰山了。
更有許多人將目光投在了吳杰的身上。
田辟疆身為嫡長子,這固然是一大優勢,但現在又不是周朝時期,嫡長子繼承早就已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說白了,田辟疆之所以能夠在如此幼小的年紀就被立為太子,靠的不是別人,正是逍遙侯吳杰!
誰讓田辟疆的母親,如今的齊國王后吳氏,正是逍遙侯的親妹妹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立太子一事,甚至可以理解為——大王在向逍遙侯示好!
一想到這里,落在吳杰身上的目光就更為復雜了。
基本上,這些目光的主人分為兩種想法。
第一種想法是,逍遙侯果然強勢,如今更是如此得到大王的信任,接下來必須要搞好和逍遙侯的關系,緊緊的抱住逍遙侯這個大腿。
第二種想法正好相反。
在場有不少人,對吳杰越發的不滿。
堂堂大齊之王,天下霸主之君,現在居然都要向一名臣子示好了嗎?
若是再這樣下去,說不定哪一天這大齊國祚,就要被吳氏從田氏的手中竊取過去了!
吳杰,必須死!
無論是哪一種想法也好,此時此刻都沒有人開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小田辟疆的身上。
田辟疆在朝父王行禮之后,搖搖晃晃的在自家母后的牽手帶領下來到了吳杰、田忌、淳于髡三名大臣的面前。
在母親的示意下,小田辟疆砰一下跪了下來,咚咚磕了兩個頭,道:“見過舅……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