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果然并沒有辜負吳杰的期望。
孫臏的出征,也就象征著齊國一統天下的腳步,正式邁入了第一個年頭。
燕國人雖然也進行了抵擋,但是在孫臏所率領的齊國大軍面前,這樣的抵抗顯得多少有些悲壯。
如今的齊國,面積是燕國的將近十倍,人口更是燕國的十幾倍,雙方已經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國家了。
僅僅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孫臏就攻破了薊都,將燕王以及大批公族全部俘獲,并且送回了臨淄。
燕國,成為了七大戰國之中,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
消息傳出,天下再次震動,諸侯之間開始了又一輪的合縱。
這一次,諸侯國的目標依舊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齊國!
然而這一次,諸侯國們的行動多少顯得有心無力,雷聲大雨點小。
整整半年的時間過去,使節們不停的奔走,盟約簽訂了一張又一張,卻始終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出兵。
第二年春天,齊國大司馬田忌率領十五萬軍隊進攻晉陽。
當年秋天,晉陽陷落,趙國成為了第二個滅亡的國家。
趙王力戰身亡,大批趙國公族跟隨趙王抵抗到最后一刻,以至于最后被田忌俘獲的趙國王族血脈只有趙王剛剛出世不久,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
田忌大怒,齊軍在晉陽城中屠城三日,作為報復和對其他諸侯的示警。
吳杰上書,對田忌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指責,卻沒有得到田因齊任何的答復。
第三年的春天,吳杰希望孫臏出任伐魏主將,淳于髡當眾反對,田因齊最終決定還是任用田忌為將。
田忌率軍十八萬攻入魏國河東之中,秦、韓兩國出兵,三國總計三十萬兵馬和田忌展開大戰。
一番大戰之后,三國兵馬敗北,而田忌所部同樣損失慘重,單單是陣亡人數就超過三萬,傷者更是數倍。
消息傳回臨淄,田因齊大為震動,吳杰再次上書希望孫臏取代田忌為將,依舊被拒。
兩個月后,剛剛攻占了安邑的田忌迎來了四國聯軍。
楚國也加入了戰團,昭奚恤率軍北上援助魏國。
在一番持續了半個月的激戰過后,傷亡過于慘重的齊軍不得不撤退,將剛剛拿下的安邑拱手相讓。
田因齊正式下令,撤去田忌主將之位,以孫臏取而代之。
孫臏率領生力軍抵達河東郡之中,和四國聯軍對峙。
這一次,孫臏并沒有立刻出戰,反而擺開了防守陣型,做出了一副長期堅守的架勢。
這一拖就是整整一年多時間!
孫臏帶著二十五萬齊軍,和將近四十萬的四國聯軍在河東之中對峙了一年多的時間。
在這期間,齊國內部也不是沒有質疑,但是卻全部都被吳杰給擋了回去。
眼看著又一年冬天來臨,聯軍內部也開始變得有些松懈。
冬天打不起來仗,這是常識。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孫臏突然帶著齊軍全線出擊。
四國聯軍觸不及防之下倉促迎戰,孫臏全力猛攻聯軍之中最弱的韓軍,終于韓軍為了自保而選擇后撤,隨后秦軍和楚軍也紛紛撤退,最終整個戰局徹底向齊軍傾斜。
這一戰下來,齊軍斬首超過五萬,俘虜超過十萬,堪稱一次輝煌無比的大勝。
隨后,孫臏乘勝追擊,再度攻占安邑,俘虜魏國國君魏申和魏國相邦惠施等眾多魏國君臣。
就在孫臏攻占安邑的第三天,大雪落下!
魏國,正式宣告滅亡。
又是一年春天,孫臏率軍自河東南下,直撲韓國新鄭。
四個月后,新鄭被攻破,韓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