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缺這少那的,但是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
比如石灰窯、磚瓦窯的修建,沒有耐火磚,還不能先修出框架
等這一切都準備好,可以使用的第一批磚胚、瓦胚,也已經可以入窯。
磚和瓦的燒制過程差不多,可以單獨燒制,也可以磚瓦混合一起燒制。
混合燒制的時候,磚塊較重,承重力好,放底層墊底,瓦片容易破碎,放頂層。
一般磚瓦混合燒制的情況比較多,反而是瓦片單獨燒制的很少見。
磚瓦裝窯燒制,也是磚瓦生產過程中最苦最累的工序。
其他的工序一個人就算慢點,也能完成,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幫忙。
唯獨燒制磚瓦和出窯,需要很多人一塊工作。
這也是以后的磚瓦窯,一般都是工廠,而不是家庭作坊,就是因為請人幫忙太麻煩。
如果是家庭作坊式的小窯口,準備裝窯前,要提前通知前來幫忙的親戚和鄰居,確定裝窯的時間。
裝窯當天,要專門請幾個人前來幫忙做飯、燒茶,搞后勤保障。
這樣的家庭作坊,裝窯之時除了大人,家里的小孩也沒有閑著,都跑上跑下搬運磚瓦,累得不亦樂乎。
很顯然,這樣不利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現在秦軍這里,就是采用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
有人和泥,有人制胚,輪流不停的做。
等第一批磚胚、瓦胚風干,就可以裝窯。
懂技術的秦軍,要在磚窯里負責堆放,其他工人負責運輸磚瓦和煤炭。
除此之外,還要一些人需要在磚窯里面,幫忙傳遞磚瓦和煤炭。
磚瓦的堆放技術,需要號稱經驗豐富的秦軍來操作。
堆放時要求橫豎混合搭配,相隔一定的距離,要留有通風的縫隙。
縫隙之間用煤炭填充,一定數量的磚瓦,搭配一定數量的煤炭,要保證煤炭可以將磚瓦燒透。
像是一些小型的磚瓦窯,也就是那種傳統的土磚窯,一次可以燒制三萬塊磚和五萬片瓦,裝窯一次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秦軍他們這里人多窯小,自然不用這么長時間。
誰讓他們現在使用的磚瓦窯,只是一個很小的湊合著用的次品。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秦軍都沒有心思,想起專門燒制耐火磚。
現在他要先試驗一次,畢竟他家也需要不少磚瓦來蓋房子。
第一次燒窯自然不會燒制耐火磚,而是用普通磚瓦來做實驗。
裝窯完成后,秦軍指揮著人將窯門、天窗、地窗密封。
這種磚瓦窯的窯門,要修成灶臺的樣子,里面有火塘,有觀察窗。
裝窯,封閉之后的前兩天,要用低溫文火緩慢加熱,這是防止升溫過快發生裂口。
第三天溫度達到一定高度后,開始加旺火煅燒,并通過觀察窗,查看顏色變化。
這樣連續高溫煅燒三天后,就不用在添加煤炭。
燒制到第七天后,需要用泥漿把天窗、地窗和窯門封死。
這時要把窯頂水槽中裝滿水,用鐵釬從水槽里往窯內扦插。
這是讓水槽里的水,緩慢流入窯內,達到在無氧條件下降溫的效果。
待窯內冷卻結束,即可打開窯門,將燒制好的磚瓦取出。
一窯磚瓦燒制的好壞,關鍵環節就是放水降溫。
所以,連續三天的放水過程,必須要靠平時積累的經驗作為指導。
如果打開窯門,看見的是滿窯的青磚、青瓦,那肯定是燒制成功了。
要是全是紅磚、紅瓦,嗯,也行,就是質量稍微次一點。
這種品質的磚瓦也不是不能用,因為不用十年,也就是九零年前后,所有人蓋屋用的磚瓦,都會變成紅磚、紅瓦
秦軍燒制磚瓦的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燒制失敗的情況很難出現。
其實,這里面就是一個控制溫度的手段。
溫度控制的好,始終保持高溫,那就可以燒制出青磚、青瓦。
當然,最后澆水產生的煙,也是形成青磚青瓦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溫度保持不好,達不到足夠的溫度,那燒制出來的肯定是紅磚紅瓦。
現在這種磚瓦,恐怕還得好好宣傳忽悠一下,要不然賣不出去
但是等十年之后,就沒有人再特意燒制青磚青瓦,全都變成紅磚紅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