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逍遙自在的結局是,全世界都毀滅了,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
仙道逍遙,意思是我管你死不死,我自己痛快自在就行了。
歷史上的竹林七賢,就是逍遙的典范,不管人間如何戰亂,躲起來搞文藝,以世外高人自居。
神道,相對來說更講規矩。
甚至于,多了一種責任感,被吐槽為圣父圣母。
上輩子裴隱也不想走圣父路線,只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死絕了,只剩下自己一個,逍遙自在又有什么意義呢
總結兩世經驗心得,裴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所謂神仙,神排在仙前面。
第二紀元的神,至少想過為老百姓做點事情。
于是乎,今生今世,裴隱毅然決然選擇了神道
正好他這輩子改修的龍神大道,也是一種神道。
還有一個隱藏的小秘密仙道中人,永久失去法身,只剩下本體。而神道修士,可以隨時展示法身,比如危急時刻屢次亮出羲和法身的蘇七七。
既然裴隱已經決定了,用龍逍遙這個身份,去闖蕩江湖,法身他是不可能拋棄的。
當他邁過那道坎,才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年輕了。
成功化神的裴隱,有了一種全新感悟。
用現代人的思維來理解,神道類似于公職人員,仙道相當于個體創業。就像反腐片里演的那樣,觀眾看片之前都沒想到,一些小干部利用手中的小權力,能夠貪下幾個億。
神道也是這個路子,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這種操作空間,主要是香火愿力。
用西方修士的話來理解,那就是信仰。
比如人界西方那位神級扛把子,為了讓信徒忠誠,搞出了十戒,第一條寫得清楚明白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再比如北俱蘆洲的眾神殿,也是同樣的路子,只不過從信奉一個神,演變為信奉幾位善良正直的主神,整體來說換湯不換藥。
如果說第一紀元的毀滅,源于妖族和人族最終大決戰,那么第二紀元的毀滅,主要源于信仰的不統一。
東方神話體系相當龐雜,有成百上千的神靈,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該信哪一個,以至于到了靈氣復蘇之前那個破滅時代,很多人都失去了信仰,變成無神論者。
即使在靈氣復蘇之后,人們已經接受了修真者的存在,依然談不上有多高的信仰。
換句話說,如果有統一的信仰,形成約定俗成的標準,人心不至于腐爛得那么快。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裴隱的操作機會來了。
以東方大唐為例,真正能享受香火的,并非那些頂級大神,反而是一些不太起眼的小神。
比如灶王爺,民間很多老百姓過年的時候,還保持著送灶王上天的老傳統。
比如財神,想搞錢的都得拜一拜。
這些小神得到的香火,甚至超越了道祖和佛祖。
裴隱的機會也應運而生,他追求的道路,是成為龍神。
只要是以“龍的傳人”自居的東方人,理論上都可以成為他的信徒。
當然,純屬理論上,實際操作起來往往是另一碼事。
盡管如此,裴隱還是看到了一線希望。
他發現了一個秘密神,能夠凈化心靈。
人們內心太陰暗的東西被凈化之后,天道也不至于覺得人心太扭曲。
換句話說,世界末日,不至于來得那么快。
捕捉到這個重點,裴隱破天荒地熱血沸騰。
如果能把世界末日,從二十年后,推遲到五十年、一百年之后,他逆風翻盤的機會就更大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