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御前會議。
由于斐迪南一世皇帝無法參加,只能由攝政議會代行他的職權。實際上就算斐迪南一世在場,他的命令也需要攝政議會簽字才能生效。
“拉圖爾伯爵,我想您應該可以將在特蘭西瓦尼亞的臨時駐軍撤回他們原來的駐扎地了。”科羅拉夫伯爵并沒有忘記對帕麥斯頓的承諾,畢竟誠實守信可是一個貴族應有的高貴品質。
布達佩斯的流血事件讓圖拉爾伯爵感到振奮,只是遺憾奧地利的軍方沒有直接參與。
既然流血沖突已經得到解決,在特蘭西瓦尼亞駐軍也沒了理由,至于山對面的俄國人和奧斯曼人,他倒是一點都不擔心。
畢竟特蘭西瓦尼亞不是羅馬,俄國也不是迦太基,他們更沒有漢尼拔一般的將領,即使有,奇襲特蘭西瓦尼亞的意義何在
等著被奧地利帝國的軍隊甕中捉鱉嗎畢竟翻過來容易,想再翻回去就沒那么容易了。
對于軍方搶占多瑙河兩公國的建議,遭到梅特涅伯爵和科羅拉夫伯爵的強烈否定,兩者都認為軍方的行為無異于自取滅亡。
而且喀爾巴阡山脈的對面,俄國和奧斯曼人的軍隊已經枕戈待旦,繼續在這里屯兵已經沒有任何價值。
“匈牙利的局面已經穩定,軍方同意撤軍。但我想提醒諸位,此時的奧斯曼是幾百年來最虛弱的時刻,現在正是打倒它的好時機。野蠻的俄國人,一旦繼承了奧斯曼的遺產,將嚴重威脅帝國的東疆。”拉圖爾伯爵振振有詞地道。
科羅拉夫伯爵覺得強大的俄國是一件好事,畢竟只有在強大的威脅之下,才能使德意志邦聯那些弱小的諸侯國認清世界局勢,意識到誰才是它們真正的保護者。
梅特涅親王則認為聯合俄國是奧地利帝國維持其列強地位不可或缺的條件,再者俄國想要吞下奧斯曼的遺產也絕非易事。
而奧地利和俄國之間有大量山川河流阻隔,只要占領了幾個關鍵的要塞,就能阻止俄國的西進。
何況按照彼得遺詔的指示,俄國人在獲得溫暖的出海口之后,應該去和英國爭奪印度才是。到時候奧地利帝國就能騰出手,全力對付法國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拿下塞爾維亞,解決奧地利的后顧之憂,全力消化意大利。
“圖拉爾伯爵,我想您可以將軍隊撤到諾維薩德,畢竟那個要塞年久失修,也是時候需要人打理一下了。”
耿直的圖拉爾伯爵并沒有聽出梅特涅伯爵話中的意思,嚷道。
“首相大人,我的士兵不是裝修工人。您要修繕要塞,應該找維修工人,而不是軍隊。”
科羅拉夫伯爵對于這種雞同鴨講已經習慣了,于是換了個說法道。
“圖拉爾伯爵,首相大人是希望你可以將軍隊駐扎在諾維薩德,以防止奧斯曼人在邊境制造摩擦。”
“他們敢該死的異教徒別看他們有35萬軍隊,我們奧地利帝國只需要30萬軍隊就能光復君士坦丁堡”圖拉爾伯爵的情緒立刻高漲起來,只要是打奧斯曼人的行動,他都支持。
梅特涅主張駐兵諾維薩德,并不是要直接攻打塞爾維亞,而是為了讓俄國主動找自己談判,同時屯兵諾維薩德也有伺機而動的意思,一旦戰爭的規模擴大,超出各方的預期,那奧地利就可以隨便找個理由進攻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