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你是蘇格拉底我比你年紀大”本生說道。
“年紀大了不起啊,我還比你喝得多呢”基爾霍夫反駁道。
“我看你是沒醒酒,我幫你醒醒。”本生扇了基爾霍夫一個耳光。
“呼呀好疼,怎么夢里還會這么疼。你也醒醒”基爾霍夫也打出一記耳光。
基爾霍夫和本生,一人一下地扇著對方耳光,李比希終于受不了了揚長而去,只留下一句。
“兩個瘋子。”
過了好一會,基爾霍夫和本生各自捂著紅腫的臉頰說道。
“好像不是夢啊”
“那剛才的真是李比希本人”
“哇”
兩人又抱頭痛哭起來,也不知道是激動,還是羞恥。
查爾斯巴貝奇一位天才的發明家,他在1834年發明了分析機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前身的原理,在這項設計中,他曾設想根據儲存數據的穿孔卡上的指令進行任何數學運算的可能性,并設想了現代計算機所具有的大多數其他特性。
但因其思想過于超前,設計難以實現為由,英國政府拒絕支持他的工作。
就在這位天才四處求職的時候,維也納給予他回應,查爾斯巴貝奇一心只想完成自己的研究,所以立刻接受了弗蘭茨的邀請。
計算機究竟有多重要,這個時代沒有人比弗蘭茨更清楚,而且巴貝奇要求的經費并不算很高,每年一千五百英鎊。
與巴貝奇一同前來的還有他的助手,阿達洛芙萊斯,拜倫勛爵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歷史上第一位程序員。
他們是英國人,而且研究的課題需要大量的數學計算,弗蘭茨便安排了一些數學家做他們的助手。
弗蘭茨知道巴貝奇的夢想不會成功,然而在一百年后的人們正是在他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真正的計算機,也就是我們后世所熟知的電腦。
歷史上的巴貝奇由于得不到任何資助,但為了把分析機的圖紙變成現實,耗盡了自己全部財產,搞得一貧如洗。
他只好暫時放下手頭的活,和阿達商量設法賺一些錢,如制作什么國際象棋玩具,什么賽馬游戲機等等。
為籌措科研經費,他們不得不“下海”搞“創收”。最后,兩人陷入了惶惶不可終日的窘境。
阿達忍痛兩次把丈夫家中祖傳的珍寶送進當鋪,以維持日常開銷,而這些財寶又兩次被她母親出資贖了回來。
貧困交加,無休無止腦力勞動,阿達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852年,懷著對分析機成功的美好夢想和無言的悲愴,巾幗軟件奇才魂歸黃泉,香消魄散,死時年僅36歲。
之后巴貝奇在窮困潦倒中,又堅持了20年,最后帶著不甘離開了人世。為了生活和研究,巴貝奇甚至做過這個時代最為學者不齒的家庭教師和女傭搶飯吃。
所以巴貝奇和阿達來到維也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胡吃海塞。
堂食的廚師們從沒見過吃相如此狼狽的教授,好在女子學院有手工課,一群小蘿莉端著自己的試驗品,排隊投喂這兩個饑餓的教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