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美泉宮。
弗蘭茨看著制裁埃及的條款,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妥,英國人的目的已經達成了,英土商約將會在埃及正式生效,同時法國在埃及的特權也被奧斯曼收回。
至于英國人的春秋筆法,他們玩得小伎倆,弗蘭茨覺得梅特涅可以應對,如果不行,那就可以考慮換人了。
埃及歸還了克里特島和敘利亞,但好歹保住了本土和蘇丹兩個地區,一個虛弱的埃及是無法阻止奧地利對的黎波里的擴張的。
弗蘭茨覺得,第一天的會議進行的還算成功,只要沒讓奧斯曼重新收回埃及就是勝利。雖然條約將埃及的實力限制得很慘,但原本的世界線英國人幾次三番想進入埃及都沒成功,到最后反而是要向阿里行賄才能如愿以償。
歷史上1843年,英國政府送給了默罕默德阿里一艘蒸汽戰艦。排水量大概800噸,算不上戰列艦。
英國女王也向他贈送私人禮品,同時東印度公司等英國第一批跨國企業也向阿里贈送禮品,以尋求可以在埃及立足的權利。
之后更是給他頒發了和平獎章,甚至邀請他的長子去英國訪問。
第二天的議題則是海峽問題,英國人和歷史上一樣提出了共管的提議,區別是提出的人從帕麥斯頓換成了坎寧。
在這個問題上英法態度一致,他們覺得出于為和平著想,列強們有必要以聯合聲明或者條約的形式達成共識。
歷史上是由于英奧堅持,加上法國態度的改變,和涅謝爾洛夫的一頓自殺性操作,才達成了海峽公約。
然而此時奧地利是一種模棱兩可的態度,倒是涅謝爾洛夫有些被人繞暈了,他不得不寫信給沙皇。
“我們為海峽付出的代價太高了事實上,它束縛了我們的手腳。”
這個時代電報還沒普及,長距離傳遞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鴿子信。
事實上,由于弗蘭茨的影響,此時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并不準備放棄自己在海峽的特權。
他在回信中寫道
“我們必須保護俄國的安全,奧斯曼帝國的安全,因此黑海海峽不應對任何國家開放。”
當然,與會的各國并不會干等沙皇的回信,所以直接開始了下一話題。
坎寧提出了猶太國的設想,他的主張是雖然猶太人在歐洲并不受待見,但是他們應有建立自己國家的權利,正好默罕默德阿里放棄了敘利亞,也許可以在此建立一個猶太國。
聽到這話,剛才還很開心的費爾恰克的臉色立刻變得難看起來。
他本以為能收回被阿里奪走的土地,可沒想到英國人居然要把奧斯曼帝國的神圣領土,劃給那些骯臟的猶太人。
猶太人在奧斯曼帝國,同樣不太受待見。至于原因么,懂的都懂。
聽到將圣地劃給猶太人,涅謝爾洛夫坐不住了。他立刻站起來了和坎寧怒目而視。
“我要和您決斗,先生”
其實基佐對英國人的提議持保留意見,因為法國的天主教勢力強大,如果將圣地劃給猶太人,毫無疑問會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那他這個外交大臣也做到頭了。
而有些實在忍不住打哈欠的瑟維爾顯然沒有把談判放在心上,對和宗教有關的話題更是興趣全無。
奧地利的情況和法國差不多,只是教會最多表達一些不滿,并不會拿梅特涅這個首相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