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茨來到自己的實驗室,一旁已經備好了大蒜。當然這些大蒜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它們無疑都是成熟、干燥、無蟲蛀、無霉爛;并且已經去蒂、分瓣、剝內皮,清水洗凈后,剔除雜質。
先是將其搗碎成糊狀,之后經過低溫脫水處理。
低溫脫水,并不是要零下,而是要低于某個臨界值,比如對大蒜來說5060度正合適。
研磨成粉之后,加入無水酒精,之后加蓋密封,讓大蒜素充分釋放,經過244時溶解。
倒入過濾網內,得到相對較純的大蒜素,倒入雞心瓶內,加熱至78度讓酒精蒸發,大蒜素的化學性質要在80度以上才會遭到破壞。
然后再次過濾,大蒜素純度大大提高,經過低溫脫水,研磨成粉末,裝入特制的海藻膠囊內,外部用金屬軟管密封,儲存時間可達612個月。
當然這只是實驗室做法,實際上工業生產的程序和方法會略有不同,但這是十九世紀的歐洲,并不是明末清初,量產這種簡單藥物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玩意批量生產之后,會讓奧地利帝國相當一部分庸醫下崗,當然也會導致濫用抗生素的問題,所以只能提高價格,來限制這種情況的發生。
由于這種藥物的生產成本很低,所以利潤會非常的高。只不過前期它的知名度還很不明顯,所以采購的主要對象依然是軍隊和政府官員,以及海外的殖民者。
當然弗蘭茨也沒打算在初期就大規模推廣這種藥物,毫無疑問其最大的受益國會是英法美。
后果是直接導致這些國家殖民效率如火箭般上升,加上已有的奎寧,根本不用經歷漫長的過程,只要十年內就能完成對世界版圖的瓜分。
對于此時的奧地利來說,它擁有的殖民地已經達到它所能支撐的極限了,打下更多的地盤既無法發展,更增添防守壓力,因此毫無意義。
這玩意最坑人的一點是科技含量極低,仿制起來毫不費力,就算是此時的大清的科技水平想要仿制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此就算弗蘭茨放棄99的利益,想要延緩英法的步伐也是不可能的,索性不如直接注冊專利,然后拼命抬高價格,讓所有人都吃不起才是上善之道。
于是乎一種成本只有幾芬尼的藥物,硬生生地被抬到了20弗羅林。1弗羅林等于120芬尼
但它的出現,直接重新煥發了奧屬殖民地的活力,配合上奎寧幾乎能抵御當時所有疾病的威脅。
尤其是在悶熱潮濕的中南半島,大蒜素和奎寧還有漂白粉的三者組合大大降低了當地的死亡率和疫病的傳播速度。
在九龍江平原,那些被解放的奴隸覺得自己仿佛踏入了極樂世界;只要勤勞和努力工作,非但不會享受到皮鞭的待遇,一日三餐還能達到及格水平,甚至擁有私人財產也不在話下。
而各種藥物和治療方法的傳入,讓當地人都對奧地利帝國這個神秘的國度產生了敬畏之心。
而紹治帝派去真臘教權區打探情報的密探們幾乎都被傳教士們策反,這些上帝的侍者們自然不會放棄這些迷途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