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倫敦方面的估計,對付俄國人他們至少需要一支20萬人的陸地力量,抽出三分之一的皇家海軍兵力,以及需要五到十年的期限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
而美利堅的約翰泰勒并不是一個無能的總統,恰恰相反他一直在尋求機會將英國人趕出俄勒岡,對于加拿大殖民政府的挑釁也是堅決予以回擊。
同時他加大對海軍的投入并推動其軍制的改革,加快了一批戰列艦被批準建造的步伐。
全是3200噸的賓夕法尼亞級
這位北美政治家的一套組合拳讓他的北方鄰居有些不知所措,只得向母國求助。惱火的英國人雖然有心介入,但是因國內資本家反對和美國過度交惡態度的影響下,只得表示愛莫能助。
因為此時美利堅是不列顛最大的原料產地,而效率十分低下的拉美完全無法替代其位置。
有一位著名的美國棉花商人曾經說過。
“只要美國的棉花有三個月不送到英國,那他們的工廠將不得不停產,若是半年不運到英國,那紡織業世界第一的位置將換人。如果美國的棉花向英國停止供應一年,他們就會跪下來求我們。”
其實英國人也深深懂得這一點,所以他們不停地開辟新的棉花產地,以求減弱對美國人的依賴性。
所以倫敦此時對華盛頓也毫無辦法,只能口頭警告了事,并不敢動用封鎖禁運的手段,因為那和制裁自己沒什么區別。
另外新興的工業國家比利時也不安生,他們一直與鄰居法蘭西眉來眼去。當然法國人不僅十分樂意見到這種情況,甚至還允許比利時人在法屬殖民地上投資和開發。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基佐一直想搞一個法比同盟,借機控制整個低地地區。
但尼德蘭的低地是英國人的禁臠,所以當法國人提議要修建一條巴黎到布魯塞爾的友好鐵路時,英國人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雖然最后法國人讓步了,但是這也讓英國人渾身不自在。
奧地利在意大利的擴張,以及重奪貝爾格萊德的行為,都讓英國人不爽。
可面對多到炸的全球事務,英國的官員數量始終只維持在3000人左右。而此時法國的文官數量高達10萬人,奧地利則是接近8萬人。
可能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這是什么概念,舉個簡單的例子,2021年美國公務員的數量為1968萬,占美國人口的65。
而此時英國在全球控制的人口數量接近4億,其公務員人口僅約占總人口的000075,所以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國際格局只能依靠大量的臨時工。
如此一來他們的行政效率可想而知。而且比起正式的官員,這些背景各異的臨時工們更容易成為受賄對象不說,也更容易出賣本國情報。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弗蘭茨對英國的情報了如指掌,并作出相應的策略來加以反制。
當然除了英國自身的問題以外,法國在獲得了德克薩斯殖民地之后,重新覺醒了殖民者的基因,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畢竟餓狼只要嘗試過血肉的味道,便會記住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