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美泉宮。
弗蘭茨看著堆積如山的報紙,手指不停地敲打著桌面。
阿佳妮看著眼前的情況只覺得好笑,沒想到剛剛死了一個巴倫子爵,德意志邦聯內就又冒出來了這么多稀奇古怪的人來。
沒錯不到一年的時間德意志邦聯的36個成員國中,就出現了24份鼓吹統一德意志的報紙。
科隆報、萊茵報、亞琛報、漢諾威城市報、薩克森民族報、柏林郵報,這其中并不乏名垂后世的知名報紙。
不過弗蘭茨并不是反對大德意志思想,他只是反對種族優劣理論,甚至他自己就是大德意志的倡導者之一。
但弗蘭茨發現風向似乎有些奇怪,萊茵地區的資本家家得益于工業化的發展和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加持,一躍成為了普魯士最有錢的一批人,但在政治上卻沒有多少影響力。
然后他們就提出了“誰富有,誰統一”的口號,可在柏林的官老爺們看來,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萊茵地區屬于普魯士領地。
為什么呢因為此時德意志諸邦中最富有的顯然不是普魯士,而是奧地利。即便是內塔萊尼亞地區的經濟總量也不是此時的普魯士能相比的。
如果誰富有,誰統一,那么就等于將德意志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了奧地利,因為此時普魯士的財政收入只有奧地利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到法國的五分之一。
于是乎,這些本來打算為自己爭取政治利益的資本家直接被打成了政治犯。當然他們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
為了反擊這種“誰富有,誰統一”的言論,一名叫奧托馮俾斯麥的年輕人發表文章稱“如果誰有錢誰就能統一德意志,那還不如直接將德意志交給羅斯柴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當然是在暗指猶太人,這一招落井下石可謂是狠毒異常,直接將那些聲稱“誰富有,誰統一”的自由派資本家們打得抬不起頭來。
畢竟這個時代,如果你要找一個背鍋俠,選擇吉普賽人和猶太人準沒錯一個是騙子,一個是小偷,一個是狼人,一個是吸血鬼,反正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弗蘭茨對于俾斯麥將奧地利比作猶太人的事情并不介懷,反而他還抱有敬意,畢竟這位鐵血宰相也如歷史上一樣的刁毒。
“阿佳妮小姐,有什么好笑的”弗蘭茨看向抱著一摞文件的阿佳妮。
“我是為奧地利帝國在德意志邦聯內能有這么多擁躉而感到開心啊。”阿佳妮說著還假裝擦了擦根本就沒有眼淚。
“阿佳妮小姐,我想提醒您一件事情。”弗蘭茨禮貌而不懷好意地說道。
“是什么事”阿佳妮問道。
“你這樣揉眼睛會把妝揉花的。”
弗蘭茨剛說完,她就將化妝盒打開對著鏡子仔細檢查起來。
其實此時統一德意志呼聲最高的有五個國家,分別是奧地利、普魯士、漢諾威、巴伐利亞、薩克森,而奧地利的支持率比后四者加在一起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