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勒埃爾一上來就給帕麥斯頓發了一頂大帽子,并且將國際共管這個計劃置于了沙皇名下。
而且所謂國際共管本來就是俄國人自己提出來的,這次又加上了沙皇的名義,他們就更沒法否決這個提議了。
帕麥斯頓并沒有預想中的惱羞成怒,與皮爾勒埃爾爭執不下,而是選擇了無視這位法國大使的話,繼續向涅謝爾洛夫詢問道。
“俄國打算如何國際共管”
“陛下的建議是由神圣同盟的三國,加上英國、法國、瑞典王國、西班牙,七國共同治理拉普拉塔總督區,保障它的自由、安全和繁榮”
涅謝爾洛夫的演講稿是別人寫的,非常不符合他的語言風格,但這是沙皇陛下親自要求的,他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其實俄國的核心就是拉普拉塔總督區不能屬于任何一國,其收入需要上述六國,這也是為了保證其安全和自由的必備資金。
簡單點說就是俄國人想要空手套白狼,這種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毛味。
普、奧既不反對,也不贊成,繼續吃瓜。其實好處誰都想拿,但是無奈帕麥斯頓這人太強勢,又睚眥必報,無論是梅特涅,還是海因里希馮比洛都不想弄自己一身騷。
當然白撿的收入,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的,一旦看到機會還是像狼群一樣蜂擁而至的。
法國在和西班牙結盟和聯姻之后,他們都覺得自己不過是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而已,無論是英國人,還是俄國人都是他們的障礙而已。
但皮爾勒埃爾伯爵覺得此時既然已經上了談判桌,就該為法蘭西謀求一個更有利的條件。
反觀帕麥斯頓則是依舊不依不饒,他已經習慣了將對手逼得走投無路,最終不得不同意他的條件。
“俄國憑什么就憑在南俄大草原上的六十萬步兵嗎從塞瓦斯托波爾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航程是多少,您知道嗎這又要花多少錢,你清楚嗎”
涅謝爾洛夫其實對阿根廷的情況一概不知,他只知道在歐洲除了英國,俄國再無對手,此時竟然被問得啞口無言。
梅特涅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俄國的外交大臣怎么能如此廢物。其實這都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鍋,由于他登基時元老院那場叛變,導致他極其不信任文官。
于是乎俄國中樞的大臣幾乎都是軍官出身,他們可能會對沙皇個人十分忠誠,但是對于自身負責事務實在是一團糟,而且貪污之風一點也不遜于法國。
這個時候皮爾勒埃爾伯爵突然開口。
“區區一個拉普拉塔需要六十萬大軍莫非羅薩斯這個暴君的背后是你們英國人在撐腰”
帕麥斯頓并不怕戰爭威脅,但是不能讓法國占據輿論的上風,立刻反駁道。
“羅薩斯爵士是一個體面的紳士,你們法國人派兵入侵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究竟誰才是暴君”
當時的歐洲人對于阿根廷和羅薩斯的了解都不多,所以帕麥斯頓隨便說了幾句之后,整個輿論的形勢又開始逆轉,大家紛紛譴責起法國人的入侵行為來。
畢竟拿破侖戰爭時期,法國干的這種事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