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皇家女子學院的新生也比往年要多。這是一個不錯的兆頭,第一、證明人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觀念發生了轉變,第二、奧地利人越來越有錢了,國強民富也是好事。
此時奧地利的經濟比歷史上要強得多,所以步子可以邁得稍微大一點。不過搞基礎教育的地區依然還是內塔來尼亞和真臘地區,非洲和外來塔尼亞的教育還是要暫時擱置。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匈牙利境內的皇室莊園,以及伏尹伏丁那和貝爾格來德等皇室領地,還是應該盡快開始基礎教育。
另外奧地利最繁華的幾座城市都開展了德語奧地利語成人教育,這主要是為了方便移民和外來務工人員。
同時愿意遷移到奧地利的弗來芒難民,對于奧地利的海外殖民事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雖然他們大多數都是農民或者漁民出身,但是相較于祖居內陸的奧地利人來說,他們的冒險精神要強得多。
尤其是對去非洲和中美洲當農場主都十分感興趣,民眾有意愿也需要有相關的國家政策支持。
弗蘭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對于奧地利的海外殖民地,他還是有自主權的。畢竟此時弗蘭茨就相當于殖民大臣,同時也是奧地利皇室海外開發公司最大的股東和ceo。
于是乎一部奧地利版的宅地法就誕生了,當然名義上依然是惠民措施,只要參與海外開發就能獲得股份,開發的土地礦山越多,獲得的股份和分紅自然也就越多。
這雖然在資本家眼里是赤裸裸的空手套白狼,但是對于普通民眾,尤其是那些來自弗來芒聽著東印度公司的傳說長大的民眾來說還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因為奧地利海運再次火爆,甚至海軍都成立運輸公司,接一些私貨來解決自身經費的問題。
這一點情有可原,因為海軍實在是太燒錢了,而奧地利的陸軍又太過龐大,根本不可能分太多錢給海軍。
弗里德里希家里是有錢,但是每年千萬級別的投入,實在是讓人吃不消。
而且奧地利的海軍又沒有打劫傳統,當然也沒有地方去打劫,要不然還能稍微緩解一下此時的窘境。
海軍搞海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防止海運業過熱。因為資本總是盲目的,那些商人為了賺錢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比如雇傭外國船只,甚至將訂單賣給外國人,或者直接從國外購買那些報廢船只來搞海運。
他們這么隨便亂搞打擊的是奧地利自身的造船業,而奧地利的造船業本來就是相對落后的,規模比較小,要是再遭受打擊恐怕會與其他列強越拉越遠。
同時那些為了賺快錢的人根本不會管什么安全之類的,超載、違規操作幾乎都是必然的。
而他們的胡作為非一旦東窗事發,最后買單的還是奧地利的造船業和海運業。
此消彼長之下,這就是變相資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