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第一百零五章人不可貌相
奧地利,維也納。
隨著奧地利工業的發展,弗蘭茨已經感受到發展電力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必要的電磁學理論還沒有還沒有被完善。
其實1831年法拉第就已經提出了電磁感應理論,只不過并不完善,并不足以支撐起電學的跨越式發展。
改良一些技術弗蘭茨還沒什么問題,但是說到提出系統的科學理論他就無能為力了。哪怕當初學過也早就還給老師了。
懸賞已經從最初的一萬弗羅林漲到了十五萬弗羅林,但依然毫無起色。
弗蘭茨倒是自己鼓搗了一個汽輪發電機,不過這玩意并不是后世那種真正的汽輪發電機,只是一部充滿了蒸汽朋克風格的蒸汽發電機。
性能還算過得去,就是故障率有點高,而且有一定幾率會發生爆炸。沒錯大爆炸那種,隔壁女校又要停課了。
弗蘭茨使用設計的這臺發電機,其實是根據法拉第圓盤和達文波特電動機改裝而成,實際上并不高明。
不過通常來說法拉第圓盤的電壓只有幾伏,達文波特電動機也不過是幾十伏,而弗蘭茨需要的是上百伏特的電壓。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提高電壓也不是沒有方法,按照常規的思維考慮第一種就是提高轉速。
但很快就被證明不可行,因為圓盤轉速太高會導致過熱,甚至是由于線速度過快,而將圓盤發射出去,就是飛鏢一樣。
只不過威力可要比飛鏢大得多,奧地利的科學家們本著求知的精神將這玩意的最高轉速弄到了幾千轉。
至于是怎么弄到的弗蘭茨并不清楚,但是其結果就是圓盤像炮彈一樣射出,擊穿玻璃,并切斷了一匹馬的脖子。
既然提高轉速行不通,那么就用最笨的方法,增加圓盤的直徑
于是乎,奧地利的科學家和工匠們就搞出了一個直徑十幾米的巨型法拉第盤。
其實一般來說這種瘋狂的行為一定會被工匠們制止,但是奧地利的工匠似乎早就習慣了這種天馬行空的造物,畢竟此前巴貝奇博士牧師設計的分析機可并不比這個發電機小。
不過結果不出意外地再次發生爆炸,問題依然是過熱,無法長時間運作。
然后這幫科學家將弗蘭茨的制冷機又按了上去,但以現有的科技依然無法達到弗蘭茨的要求。
好在弗蘭茨還有第三條路可走,可以增加磁場強度,將天然磁鐵換成電磁鐵,雖然會消耗一部分電能,但是電壓總算是上去了。
但這玩意還是有一定幾率會發生爆炸,或者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意外事故。
雖然技術一直在完善,但是每個月都會有人因意外傷殘,甚至失去生命。
要知道此時鋁可是比黃金還要珍貴,而電解鋁是最高效的方法,哪怕是時至今日依然在應用。
弗蘭茨并不覺得鋁比人命值錢,但是此時哪怕是他想收手,也會有人繼續嘗試,因為利益的驅使。
電解鋁的收益不但可以繼續支撐實驗本身,還能大量的盈余。弗蘭茨會用這些錢完善相關的技術,并且補償那些為此獻出生命的勇士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