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為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耆英還贈送了一只金手鐲給璞鼎查,并與他交換了夫人的照片。
這在當時普遍重男輕女的東方可謂是一大新聞,拜與英國公使的這層關系所賜,他也成為了在英國報紙上出鏡率最高的清朝官員。
耆英之所以會這一趟目的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說服英國人出兵剿滅南洋叛匪余孽。
要說請大英出兵這事,還是軍機大臣穆彰阿提醒道光帝的,此所謂“借刀殺賊”。這位穆彰阿大人是道光一朝第一權臣,罷免林則徐就是他的手筆。
只不過派耆英說服英國人出兵這事,穆彰阿沒給前者一兩銀子的賄金,只是給了一封國書,但卻不是割地或者通商協議,甚至主體都不是清朝。
而是一封蘭芳呈給大清的國書,里面的內容就是獻地于大清,愿稱“臣”,而非“藩”。
然后還附上一封大清的國書,大意就是英國若愿意出兵剿滅南明逆賊,大清愿將蘭芳贈與大英帝國,以結萬世之好。
這離譜的計策背后的終極邏輯是什么呢對于曾經向不列顛提議要納維多利亞女王為妃的道光皇帝,哪怕是提出再離譜的提議都不會讓白廳老爺們覺得離譜。
但并不是穆彰阿等人不想出錢賄賂,而是道光這個摳門的家伙。
作為軍機大臣的穆彰阿自然知道皇帝什么性格,但是事情又不能不辦,于是乎便想到了這個一石三鳥之計,“強夷”、“逆明”、“刁民”一鍋端了。
一聽說不用花錢,道光帝立刻大贊“此計甚妙”,其他軍機大臣一看陛下都拍板了自然也就以“吾皇圣明”收場了。
可是到了兩廣總督兼欽差大人耆英這里可就不那么好辦了,這個家伙實際上畏洋如虎。
而且和“洋大人”打交道多了,他很清楚官場上那套空手套白狼在洋人面前不好使。
所以他接到圣旨之后便立刻召集了兩省的富商與大戶,要求納捐,至于名目嘛,反正無非就是練兵和修河堤。
富戶們也知道這位大人的心思,只是奇怪今年為什么比往年多了一次。
于是乎耆英帶著納捐來幾十萬兩銀子和自己多年的“積攢”,來到了香港島上。他很清楚這件事辦得好,后半生飛黃騰達,辦不好,那就是革職查辦,流放充軍。
不過這一次他錯了,英國公使璞鼎查聽到翻譯講解兩封國書的內容時,雙眼都放出了光彩。
這對于大英來說可是一份很不錯的禮物,因為他們很清楚現在的南明不過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清國人到南洋討生活而建立的國家而已。
有了這封國書,那就等于是清國承認將西婆羅洲送給聯合王國,這無疑會大大削弱當地人的抵抗意志。
更重要的是此時駐扎在香港的艦隊不日便將開赴加里曼丹島,其實之前威廉霍克爵士就像東印度公司建議過,但直到南明軍隊偷襲麻拉港才讓其下定決心。
本章完
yetia9798936523234ht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閱讀網址yeti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