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臺這樣的機器,半天時間就能完成,當時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泰晤士報一天的發行量23000份。
不過為了時效性,這家報社擁有四臺這樣的機器。
奧地利則是采用了全新的印刷方式轉輪印刷,這種方式直到今天還在采用。
其實這種印刷方式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便有人嘗試過,但是由于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失敗了。
之后挪威人和丹麥人也都嘗試過,后者幾乎就要成功了,但是由于資金不足只得放棄,最后是在1846年由美國人發明。
弗蘭茨并不缺錢,索性直接買下了挪威人和丹麥人的專利,再加上現成優秀工匠和工程師,只用了幾個月就將其開發完成了,經過幾年的改進,此時一臺蒸汽轉輪印刷機每小時可以印刷兩萬張。
所以投送到阿爾薩斯洛林的教材和宣傳手冊,只用了兩天時間便印完了。
歷史上此時的奧地利還是和德意志地區一樣采用的是傳統的木板印刷技術,這倒不全是這幫人保守落后,主要是沒有足夠大的需求。
先不說奧地利帝國識字率全歐洲倒數第二的問題,單單就是每年900萬份的發行量就讓人很惆悵,全國上下只有58家正式報備的報社。
實際上由于書報檢查制度的原因,在奧地利開報社需要牌照的,而且很多內容都不可以寫。
然后就造就了一大批的小報,也就是所謂的黑作坊。
此時奧地利報紙銷量都非常差,其中最大的每天只有2000份左右,通常的報紙每天只有幾百份的銷量。
相比之下法國的報業則要強大得多,一年的發行量在2500萬份左右,法國報業的龍頭祖國報日銷量已經突破了一萬。
只不過這要與英國人相比那實在是九牛一毛,1844年英國報紙的發行量為3億份,其中泰晤士報晨報太陽報等知名報紙日發行量均超過兩萬。
尤其是時報日發行量便超過六萬份,年發行量更是超過奧地利帝國所有報紙的總和。
至于美國人則是更加夸張,他們在1844年一年時間里發行了5億份報紙,只不過他們的報紙卻不像英、法報紙那樣有生命力,當時最有名的阿克倫禿鷹報、自由雜志、紐約商業廣告商報、閃光報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一看報紙發行量的對比,弗蘭茨終于明白盎格魯撒克遜人為啥這么喜歡爭奪輿論霸權了。
當然奧地利帝國也不是一無是處,它的彩印,尤其是木板彩印技術世界第一,之后在十九世紀應用最廣泛的石板彩色印刷術也是奧地利人發明的。
只不過這兩項技術既沒有專利保護,又沒有強大的工業支持,所以最終也沒有為奧地利帝國創造多少收益。
不過現在不同了,奧地利的報業有弗蘭茨的摻和,發展速度迅勐,雖然不及英、美,但是已經成功超越了老對手法國。
4000萬的年發行量是歷史同期的4倍還多,除此之外弗蘭茨也沒打算浪費奧地利帝國原本的優勢,既然他們喜歡搞奢侈品,那就搞雜志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