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和瑞碧作為勞舍爾大主教的養子,哥哥雖然身體殘疾,但是通過努力還是成為了教會的喉舌宣講員。
而妹妹瑞碧則憑借過人的天賦和膽識,成為了一名戰斗人員,這在整個教會中都十分罕見。
這是他們來到奧地利的第二個圣誕節,雖然風餐露宿,但卻又一次有了家。
1843年,荷蘭政府出于國內政治安全和人民生存空間的考慮,他們決定對弗來芒地區信仰天主教的德語荷蘭語人口進行遷移。
目的地自然就是奧地利帝國,不得不說海洋民族的進取心就是強,在得到弗蘭茨的許諾之后,這些人成為了奧地利對外殖民的主力部隊。
相比之下意大利人則是要咸魚得多,寧可在碼頭當搬運工,在田間地頭給人干雜活。
不過弗蘭茨是不可能任由這群家伙一直聚集在同一地點的,意大利人的數量太多了,他們必須被打散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國家。
奧地利帝國政府開始鼓勵意大利人“走出去”,除了那些自發就業的,政府的一些工程也盡量使用意大利人。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修建鐵路,奧地利帝國由于地形復雜,所以修建鐵路所需的勞工數量和技術要求遠遠高于其他國家。
好在這個時代奧地利帝國有一大批天才工程師,他們完成了很多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同時也創造了讓后世驚嘆的奇跡。
比如塞默林鐵路號稱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土木工程、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采爾鐵路歐洲最危險的鐵路之一、阿爾貝格鐵路當時歐洲海拔最高的鐵路、陶夫山鐵路、齊勒峽谷鐵路
弗蘭茨對于工程學沒有太多了解,所能的只有優質的水泥和材料,以及足夠的人手。
同時他還能保證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的工程師的待遇不會縮水,他們的名字會被歷史銘記。
在重賞之下,奧地利帝國的鐵路工程一度成為了顯學。
另一個結果就是經過12年的努力,奧地利帝國的鐵路長度從30公里,變成了如今的6300公里歷史同期600公里。
此時的奧地利帝國暫時成為了世界上擁有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但很快就會被英、美超過。
此時美國擁有400公里鐵路,但是之后五年時間里,會以平均每年2000公里的速度飛速增加,最終在180年達到14000公里。
此時的英國擁有200公里鐵路,但是會在1848年到達12000公里。
歷史上德意志地區的鐵路長度為3200公里,不過此時由于奧地利帝國的刺激此時的總里程已經達到了400公里。
法國則是從1400公里,提升到了1800公里。
雖然不久之前路易菲利普政府剛剛公布了10000公里的鐵路建設計劃,但是這個計劃有多少能最后付諸行動還是要打個問號。
按照弗蘭茨的計劃,奧地利帝國鐵路總里程將在1848年到來之前達到700公里。
這樣一來內來塔尼亞地區的主要城市和要塞就都被連通起來了,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在短時間內在關鍵節點集結大量兵力,至少用于防守和平叛是足夠了。
言歸正傳,除了修鐵路、修水壩這種事情,弗蘭茨的另一個計劃便是海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