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英國人的“善意”也不是完全沒用,在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眼中就如同天塌地陷一般,他知道此生恐怕再也沒有反攻西波斯尼亞的日子了。
至于貝爾格來德,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是想也不敢想,畢竟經過這么多年的修繕和改造這座曾經塞爾維亞大公國的首都已經徹徹底底的成為了一座堡壘。
而且無論是當地的工業,還是農業都依附于奧地利帝國的市場。
整個貝爾格來德地區不允許種植任何糧食作物,但他們卻可以享受來自奧地利帝國的廉價糧食。
再考慮到貝爾格來德地區的人口和此時塞爾維亞孱弱的農業,弗蘭茨有理由相信,哪怕是貝爾格來德回到了塞爾維亞手中,后者也養不起前者。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從未見過光明。
變形記
沒錯,窮了幾百年的塞爾維亞人可以忍受每天高強度的勞作,同時只吃一些牲口都厭惡的食物。
但是他們在吃過面包、黃油、鯉魚,以及弗蘭茨養殖的各種奇怪的動物之后,這些人就再也不想過回到那種軍閥割據、人如草芥的日子了。
這里的面包指非全麥面包,價格大概是正常全麥面包的四分之一,不過對于這一時期的平民來說很不錯了。
西波斯尼亞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再加上克羅地亞人的民族主義,實際上對此時的塞爾維亞來說比貝爾格來德還難收復。
但是由于山地阻隔,處在東波斯尼亞地區的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并沒有當地的詳細情報。
黑山人則是對英國人的承認毫無感覺,英國人也嘗試過拉攏黑山當地的一些家族反對奧地利帝國的統治。
但是要么前去當說客的英國人消失了,要么那些嘗試反奧的家族消失了,總之黑山依然在奧地利的手中,并且始終沒有掀起過任何波瀾。
其實黑山人和克羅地亞人很像都十分喜歡當雇傭兵,而且對離開家鄉沒有什么抵觸,所以小小的黑山居然出了兩萬雇傭兵。
黑山人之所以那么喜歡當雇傭兵是因為他們的土地太貧瘠了,不過隨著壯年男性的大量離開,想在黑山組織反奧的軍事行動就和開玩笑一樣。
更不要說負責駐守黑山地區的是奧地利帝國最擅長山地作戰的部隊蒂羅爾獵兵團和克羅地亞山地部隊。
人類都有慕強心理,而這一點在山地民族中尤為明顯,無論是廓爾喀人,還是黑人,他們都異常崇拜強者。
所以在幾次戰斗之后當地人就徹底倒向了奧地利帝國一方,他們甚至會主動鎮壓叛亂者來表示自己的忠心。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奧地利帝國屢見不鮮,但是弗蘭茨為了加強正反饋,同時塑造典型,還是給予了一定的賞賜。
雖然賞格并不高,但是對于這些黑山人來說還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如果按照地方稅收來看,此時的黑山是全奧地利帝國最貧窮的地方。
黑山此時對于奧地利帝國來說最有價值的就是人,畢竟想找一些愿意離開家鄉,同時長年駐守在國外的人并不容易。
弗蘭茨也不用擔心黑山人數量過多的問題,后者的人口基數要遠小于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