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北郊。
維也納皇家女子學院中的卡倫山上多了一塊小小的墓碑,參加葬禮的人并不多。
但若是有人知曉這些人的真實身份的話,一定會驚訝于這次葬禮的規格之高。
“上主天主,我們今天在此紀念佩來妮沙弗爾姐妹,她的離去,反映出我們人類共有的處境,以及人世的短暫。
但你藉基督給我們啟示,死亡不是終結,更不會奪去你在人身上的種種恩寵。
天父,我們既然是你的子女,分享了你圣子的救恩,得到永生的希望,求你收納佩來妮沙弗爾姐妹,進入你圣子預許的天鄉
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你的圣子,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勞舍爾大主教合起經文,在胸前畫了個十字。
眾人同樣手劃十字“an”
氣氛有些壓抑,因為一切都太突然了。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年輕人,就以這樣一種既激烈,又匆忙的姿態離開了人世。
弗蘭茨以為一切僅僅是個開始,但沒想到這么快就要告一段落了。
除了突然,還有一種令人氣憤的絕望。殺害佩來妮沙弗爾的兇手是她的親兄弟,而亨利沙弗爾剛入獄就畏罪自盡了。
至于是畏罪自盡,還是被殺人滅口,那就不得而知了。
沙弗爾家族實際上是效忠派,而且一家人都很平庸并沒有在皇室公司和帝國政府中擔任要職,更沒有受到“平安夜行動”的波及。
雖然沙弗爾家族對佩來妮并不重視,但是也絕對上升不到“榮譽處決”的地步。
至于作為兇手的亨利沙弗爾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紈绔子弟,酗酒、吸毒、賭博、縱火、綁架、虐待、以殘忍方式殺害無辜市民
在其短短的21年生涯之中,觸犯帝國法律高達2000多次,如果說這種人有什么貴族榮譽感,弗蘭茨是不信的。
這種人不但活著、還能到處走動,甚至搞什么“榮譽處決”,弗蘭茨覺得有必要好好處理一下腐敗問題了。
這件事情的起因便是佩來妮沙弗爾要求的那次大清洗,雖然做決定的是弗蘭茨,但是皇室成員的身份讓一般人望而卻步。
嚴密的保護措施,讓人即便是有人想要鋌而走險也沒有機會。
于是乎便有了佩來妮沙弗爾的死。
不過那些“大人物們”比上次學聰明了,并沒有留下把柄,而是拋出了亨利沙弗爾,或者說沙弗爾家族這個替罪羊。
因為事情復雜,而且沙弗爾家族是“無辜的”,所以最終結果很可能是不了了之。
那些“大人物們”為的不是別的,而是想挫挫弗蘭茨的銳氣,順便也教教后者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那些人都料定這件事將以亨利沙弗爾的死畫上句號,畢竟如果對效忠派的沙弗爾家族進行懲罰不是正中對方下懷嗎而且還會讓效忠派寒心
以政治斗爭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確實不能算錯,不過弗蘭茨現在想處理的是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