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要得益于鋪天蓋地的宣傳和造勢,政府、教會、媒體,尤其是底層更喜歡英雄和皇帝的傳說,中層講法律,高層更多時候則是只談利益。
歷史上弗蘭茨的人氣就非常高,這在某種方面也是得益于現任皇帝斐迪南一世的特殊性,人們覺得不可能會更差了。
此時有所不同,人們并不是從爛到極致的東西里找一個不那么爛的,而是確確實實地知道強大和優秀。
少年人偶爾有一兩次驚世之舉并不奇怪,但要事情不虎頭蛇尾,而是越來越好,這就非常難了。
貴族和官僚們都很清楚這世上的計劃和法令很少能通過時間的檢驗,但弗蘭茨大公的計劃至少在目前看來是正確的。
有些人覺得奧地利帝國的未來也許在海外,比如科拉羅夫伯爵。此時的阿卡多夫來布斯泰因斯基便在向弗蘭茨求一個中美洲殖民地的職位。
實際上阿卡多夫本人對此非常不滿,因為他是軍校的高材生,同時作為來布斯泰因斯基家族的繼承人自己不該去中美洲那個蠻荒之地。
尤其是在理查德梅特涅想要去接手弗蘭茨在維也納的生意的時候。
在阿卡多夫心中這可是雪中送炭啊,而且弗蘭茨在維也納的產業油水可比一個地方總督還香。
最主要的是阿卡多夫覺得理查德梅特涅都敢接,自己也不怕死為什么不能接
科羅拉夫伯爵當然知道弗蘭茨在維也納的生意很大,但是也很危險,而且前者覺得自己的長孫沒有接下這個燙手山芋的能力。
此外科羅拉夫伯爵并不覺得中美洲那塊所謂的蠻荒之地就不重要了,作為財政大臣他很清楚資金的流向,這塊此時不那么耀眼的殖民地得到的投資卻是最多的。
打開地圖就知道這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只不過此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都將視線聚焦在了歐洲和亞洲。
但實際上美洲的經濟地位和戰略地位正在不斷攀升,而且事實也證明盎格魯撒克遜人根本守不住他們的后花園。
而作為法國人的老對手,奧地利帝國自然不能甘于人后。
實際上奧地利軍方一直有一個方案,那就是在法國人入侵墨西哥或者加利福尼亞地區的時候奧地利軍的主力將會渡過來茵河直接在歐洲大陸上與其作戰。
至于為啥是渡過來茵河,而不是經過瑞士山區,或者是撒丁王國呢
奧、法越過瑞士山區相互攻伐的情況只可能存在于中世紀,因為當地的交通實在太不方便了,也沒法通行足夠數量的軍隊,同樣維持補給也十分困難。
在規模越來越大的近代戰爭中,這完全就是自尋死路的表現。
法國人倒是想通過撒丁王國直接在意大利地區開戰,問題是被拿破侖滅過一次的撒丁王國還愿意相信前者嗎
實際上從十六世紀開始,法撒邊境上的堡壘修筑競賽就沒停過。
其實無論是奧地利人還是法國人都希望能將戰火燒到對方本土,而這都要通過撒丁王國,但后者顯然不會同意。
因為一旦開放邊境,最大的可能是法奧雙方直接在撒丁王國的土地上開打。
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兩尊大神要不把撒丁王國打成一片焦土是不會離開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