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東方,幕府各藩由于和奧地利帝國的長期貿易金銀貨幣損失嚴重,但國內的經濟卻異常繁榮。
實際上奧地利帝國的紙幣無意中沖破幕府各藩原有的桎梏,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穩定且信用良好的貨幣。
在干掉了那些大商人之后,幕府和各藩重新掌握了財政大權。廉價的糧食和糖成了他們手中最好的工具,再也沒有農民能聚義造反,歷史上的豪農豪商全部被打落塵埃,幕府和各藩的統治穩如磐石。
大量的生絲和茶葉出口換來了大量外匯,進而是大量奧地利商品的流入。當然日本出口勞工換取的外匯依然很可觀,而且各藩絲毫沒有要停手的意思。
畢竟穢多、非人從名字上就能知道他們在大名們心目中的地位,還有那些流浪武士對幕府的體制來說完全就是禍害和不穩定因素。
能將這些人出口換取外匯,各藩非但不會愧疚,甚至會感到慶幸。
幕府和各藩也在嘗試仿制奧地利帝國的商品和技術,不過由于雙方科技代差太大至今未能成功。
幕府和各藩也嘗試過效仿飛鳥和奈良時期的遣唐使,派遣留學生到奧地利帝國學習先進技術。
但奧地利帝國政府明確表示只接收女留學生,雙方實力地位差距太大,幕府和各藩也只能妥協。
于是乎他們只能精挑細選一些優秀女性,畢竟奧地利帝國的考試不容易通過,而無法通過考試要繳納一筆數額可觀的學費。
然而很不幸他們派出去的留學生,無論是堪稱道德典范的武家女子,還是自幼洗腦的忍者、死侍,亦或是那些身懷絕技的民間奇女子很快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渺無音訊,
各藩大名和幕府將軍的幕僚們一度認為奧地利人是妖怪所化將人吃了。
不過現實是那些留學生根本不想回日本,所謂的鄉愁根本不存在,高糖飲食讓她們心情長期處于愉悅狀態。
由于兩國社會、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別,很快就引起了她們對自身身份和價值觀的認同危機。
結果這些女性會本能地選擇更加強大,對自己更加有利的一方。
尤其是那些幕府寄予厚望的武家女子,她們自幼學習的武士道,反而讓她們更加堅定地選擇留在奧地利帝國。
無奈之下幕府和各藩只能加大投入,期望可以有那么一兩個漏網之魚。
不過弗蘭茨對此倒是并不在乎,畢竟一兩個漏網之魚是沒法彌補雙方全方位的差距。
而且奧地利帝國沒有完全封鎖幕府技術的能力,與其把路全部堵死逼對方狗急跳墻,甚至投敵倒戈。
倒不如給他們留下一條最難走的路,讓他們慢慢摸索。
由于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歐洲與遠東的貿易受阻,日本這個代餐的地位突然之間就提高了。
然而由于之前英國人并沒有撈到什么好處此時仍處于觀望態度,倒是俄國人準備來插上一腳。
弗蘭茨不太清楚這是尼古拉一世的試探,還是俄國遠東總督的自作主張。不過對于奧地利帝國來說都一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奧地利帝國的獨占殖民地自然不可能輕易與他人分享,更何況俄國人連招呼都不打,明顯是不給面子。
弗蘭茨不做出回擊是不可能的,與弱國相處可以讓對方猜自己的底線在哪,但與強國,尤其是俄國這種盟友相處,必須讓對方知道底線和邊界的存在。
否則日后就是無窮無盡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