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已經摻和其中,我們支持西班牙就可以了。至于真有機會到時候再說,現在重要的是再換一位新獄卒。
否則再過幾年他們連借口都不要就能拉著獄卒直接獨立。”
其實在弗蘭茨看來讓猶太人得到阿根廷南部的大草原都是一個巨大的戰略失誤,如果沒有這個草原,那么現在奧地利帝國還是可以牢牢掌控著巴塔哥尼亞王國。
但有了這片草原之后鎖鏈便已經松動,再加上阿根廷內戰,他們才會起了這種心思。
奧地利帝國倒不是不能打阿根廷的主意,只不過要動手就要全部拿下,直接建立一個新的王國。
否則的話,不但拿不到實際的好處,反而會助長猶太人的野心,甚至直接失去一大片殖民地的同時給自己多樹立一個敵人。
弗蘭茨對那些猶太人所謂的忠心一點信任都沒有,他從來都覺得對付那些信仰力量的社達猶太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成為弱者,并且始終保持一個強而有力的姿態。
然后他們就會變得文明、理性,并且忠誠。
此時的阿根廷內戰規模和烈度都要比歷史上大得多,戰爭的進程也有很大變化。由于羅薩斯投靠了法國,所以反對他的聯邦派異常強大,很快就取得了卡塞羅斯戰役的勝利。
然而在卡塞羅斯戰役之后聯邦派并沒有乘勝追擊徹底消滅羅薩斯的殘黨,巴托洛梅·米特雷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想要奪取勝利果實,但烏爾基薩逃回了自己的大本營巴拉那在巴西和烏拉圭紅黨的支持下東山再起。
于是乎三方便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混戰,搞得民不聊生便有人寫信分別寫信給了美國和西班牙政府。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全部得到了回應,雖然沒人在乎所謂的門羅主義,美國人自己不能不在乎,他們也扶植了一個代理人準備湊湊熱鬧。
至于西班牙,如果是歷史上的西班牙王國的話,伊莎貝爾二世大概率會選擇沒看見,畢竟當時的西班牙王國實在太弱,她自己的統治又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無論是從任何角度講,她都不可能去干涉阿根廷內戰。
然而此時卻有不同,費迪南多二世一心想要將西班牙王國做大做強,對于阿根廷這種前西班牙殖民地一直都非常關注。
更為關鍵的是西班牙王國從未承認過阿根廷的獨立,所以在西班牙政府看來拉普拉塔總督區不過是一個叛亂的省份而已,他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去干涉這場戰爭。
恰巧此時阿根廷內戰搞得很多人又開始懷念起西班牙王國統治的日子,他們接受了西班牙的援助也成了一方勢力。
此時并沒有一方的勢力足夠強大到可以統一整個阿根廷,歐洲的局勢復雜,戰爭的陰云始終揮之不散,英、法都不敢在南美洲的戰場上全力以赴。
他們所懼怕的自然是神圣同盟,奧地利和俄國加在一起體量實在太大了。巴西、烏拉圭、美國、西班牙雖然實力不濟,但不是隨便就能解決的土著。
于是乎大家就這樣尬住了,戰爭不停但卻分不出勝負,這種消耗戰弗蘭茨最不想打,但他很喜歡看別人打,畢竟這種戰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全方位的消耗,多打幾次就連心氣都能消磨干凈。
現在弗蘭茨派兵能打破這種僵局嗎?事實上并不會。因為奧地利帝國動了,那么英法反而沒有了后顧之憂。
奧地利帝國動用巴塔哥尼亞的軍隊強勢進入從本質上講也不過是加大投入而已,這種做法其他國家也能做到。
即便是沒有地理優勢也可以聯合起來對付奧地利帝國,到時候阿根廷的內戰還是僵局,弗蘭茨不但沒法收割,反而還會把自己套牢了。</p>